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93章 上智之四《迎刃》28 令狐镠&李德裕

第193章 上智之四《迎刃》28 令狐镠&李德裕(1 / 2)

令狐镠&李德裕:“改积弊别硬来”,用“缓调控+定边界”比“强拆台”更稳妥

令狐镠:除旧党“不滥杀”,用“冷处理”减冤

唐宣宗对“甘露之变”(宦官与朝臣的权力斗争)心存不满,曾给宰相令狐镠下密旨,想彻底诛杀参与事变的旧党。

令狐镠既想完成皇帝的意图,又担心牵连无辜,于是秘密上奏一份奏折,建议:“对旧党中确实有罪的人,一个都别放过;但他们空缺出来的职位,不要再派人填补。这样一来,旧党势力自然会慢慢消亡,不会有漏网之鱼,也不会滥杀无辜。”

李德裕:改军弊“立新规”,让将帅“掌实权”

之前,各地藩镇都有宦官担任监军,这些监军凭着自己的想法指挥军事,将领根本不能自主决定军队的进退。

更严重的是,监军还会从军中挑选几百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自己的卫队,留在战场上打仗的反而都是胆小懦弱的人。这也是近年来将领出征却屡次战败的原因。

李德裕(谥号文饶,世称李赞皇)于是和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商议,定下规矩:下令监军不得干预军政事务;每一千名士兵中,只允许监军挑选十个人作为自己的护卫;士兵立了功,监军和护卫也能按规定获得赏赐。

从此之后,将领能自由施展谋略,军队打仗也所向披靡,屡立战功。

冯梦龙点评:不搞“一刀切”的极端操作,用“软办法”化解硬矛盾,比强硬整治更显智慧!

令狐镠不用“大规模诛杀”,靠“空职位不补”让旧党自然消亡,既避免了冤假错案,又达成了削弱旧党的目的;李德裕不直接罢免监军,而是用“限人数、禁干政”的规矩,既给了监军台阶,又让将领重掌兵权,解决了军队积弊。两人都避开了“激进对抗”的风险,用温和却有效的方式推动改变。

另外,令狐镠的办法还能举一反三:现在京城卫军中,有很多空有名额却不干活、白拿俸禄的人,没一个能用;突然裁撤他们,又怕引发动乱。如果按照“有罪不饶、缺额不补”的思路,不用几十年,就能清理掉空额;省下的经费再招募新兵,还能把无用的虚额变成有用的战力。

令狐镠和李德裕的智慧,在于看透“积弊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令狐镠抓“旧党存续靠职位”的关键,用“空额不补”慢慢瓦解;李德裕抓“监军乱政靠兵权”的核心,用“限人数、禁干预”划清边界。很多时候,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别只想着“快速根除”,先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用“软调控”慢慢疏导,或用“立规矩”明确边界,反而能更平稳地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令狐镠:软清隐患不硬杀,“有罪莫舍+有阙莫填”藏智慧

唐宣宗对“甘露之变”(宦官与朝臣的权力斗争)耿耿于怀,曾私下给宰相令狐镠递话,想把相关人员全杀了。令狐镠既不想违逆皇帝,又怕牵连太多冤屈之人,没直接说“不能杀”,反而悄悄递了个“软方案”:“只要是确实有罪的,一个都别放过;但这些人的职位要是空出来了,就别再补人——慢慢下来,这拨人自然就没了。”

这招妙就妙在“不搞突然袭击”:有罪的依法处理,没冤杀;职位空了不补,不主动“裁员”,却能通过“自然流失”慢慢清掉隐患——既顺了皇帝“清算”的意,又避免了“一刀切”的血腥和冤假错案,朝堂没因此动荡,还悄悄解决了皇帝的心病。

评注延伸:对应“京卫军虚籍”,当代企业“软清冗余”也能用这招

评注里冯梦龙说“京卫军空有编制却没战斗力,硬裁怕兵变”,令狐镠这招刚好能解——不硬砍编制,只让“没用的人走了不补”,慢慢就能清出精干队伍。放到现代企业,遇到“冗余人员多、硬裁怕闹事”的问题,这招同样好用。

当代案例:国企软清后勤冗余岗,不裁员却省了30%成本

某传统制造国企的后勤部门,人多事少:30个人管食堂、安保、保洁,却总被投诉“效率低”,要是硬裁,老员工会闹“没功劳有苦劳”,还可能找工会抗议。

公司学令狐镠的思路,没搞裁员,反而定了两条规矩:

1.“有罪莫舍”:对迟到早退、消极怠工的后勤人员,按公司制度扣绩效、通报批评,让想混日子的人“待不下去”;

2.“有阙莫填”:后勤人员退休、主动离职后,空缺岗位不再招聘,把他们的工作分给现有人员,同时给“多干活的人”涨20%岗位补贴。

结果两年下来,后勤部门从30人减到21人,没人闹意见——想混的自己走了,留下的因为能多拿补贴,反而更积极;公司不仅省了9个人的工资,后勤投诉率还降了一半。要是当时硬裁,老员工肯定会闹到上级单位,反而把小事搞大。

二、李德裕:硬斩干预还实权,“剥监军权+保骁勇兵”打胜仗

唐朝中期,各地军队都有宦官当监军,这些宦官不懂打仗,却爱瞎指挥:今天让将帅攻东边,明天让守西边,将帅根本没法按自己的谋略来;更过分的是,监军还会从军队里挑几百个最能打的骁勇士兵,当自己的“私人卫队”(牙队),真正上战场的全是没战斗力的弱兵——难怪那几年将帅出征,输多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