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学苏颂的“兼容思路”,没说“老人该晚跳”或“年轻人该忍忍”,反而跟两边商量:“咱们把广场分成两块,早上6点到7点,给老人跳广场舞,声音调小一点;晚上7点到8点,给年轻人跳健身操,也别太吵。其他时间大家都别占用广场,留给孩子玩、老人散步,怎么样?”
老人觉得“有专属时间”,年轻人觉得“早上不被吵了”,两边都同意。后来社区里再没因为广场舞吵架,反而多了“老人教年轻人扭秧歌,年轻人帮老人调音响”的暖心画面——要是当时硬让老人晚跳,老人会觉得“不被尊重”;硬让年轻人忍,年轻人会觉得“居委会偏心”,反而更吵。
当代案例3:跨国团队遇“时区差异”,不强迫熬夜,各按时区排工作
某互联网公司的中国团队和美国团队合作开发项目,中国团队按“北京时间9点上班”,美国团队按“纽约时间9点上班”(时差12小时),一开始负责人非要“两边同步开会”,让中国团队熬夜到晚上9点,美国团队早起在早上9点,结果两边都没精神,开会总吵架。
后来新负责人学苏颂的逻辑,改了规则:“不用同步开会,中国团队白天干活,晚上把进度和待办写在共享文档里;美国团队白天看文档,干活后再更新文档,中国团队第二天早上看。要是有紧急事,就发邮件或留言,别强迫对方熬夜\/早起——各按自己的时区干活,只要每天同步一次文档,进度对齐就行。”
改了之后,中国团队不用熬夜,美国团队不用早起,干活效率反而高了,项目还提前一周上线——要是一直强迫“同步开会”,只会让两边都疲惫,还容易因“没精神”吵起来,反而耽误进度。
二、对比“硬争对错的坑”:苏颂的“兼容”,避开了“赢了争论,输了关系”
要是苏颂当时硬跟北朝争“宋历对”,大概率会踩两个坑:一是“北朝没面子,故意刁难”——比如在后续的接待中找宋朝使者的麻烦,或者在贡品、礼仪上挑刺;二是“显得宋朝没气度”——连“历法差异”都要争赢,会让其他周边国家觉得“宋朝不好打交道”,反而影响外交关系。
现在很多人处理“差异问题”,也爱犯“硬争对错”的傻:
-小两口过年回谁家,老公说“该回我家,传统就得陪男方父母”,老婆说“该回我家,去年已经回你家了”,争到最后吵得要离婚——要是学苏颂,“今年各回各家,明年一起回你家,后年一起回我家”,不就没矛盾了?
-朋友一起旅行,A想自由行,b想跟团游,A说“跟团不自由,没意思”,b说“自由行太麻烦,容易迷路”,争到最后旅行取消——要是学苏颂,“白天跟团看景点,晚上自由逛夜市”,既满足A的自由,又满足b的省心,多好?
三、核心启示:遇到“差异型矛盾”,记住苏颂的2个“不犯傻”
1.不犯“把差异当对错”的傻:别看到“你和我不一样”,就觉得“你错我对”——历法有差异、习惯有差异、偏好有差异,本就是正常事,像苏颂说的“亥时和子时的分界,本就没绝对先后”,不用非要争个输赢;
2.不犯“硬逼对方按自己的来”的傻:别总想“你得听我的,按我的规则来”,要找“咱们怎么各按各的来,还不耽误事”——企业按各自历法但对齐工作日,社区按作息划时段,跨国团队按时区同步文档,都是“兼容差异”的好办法,比硬逼对方妥协更和谐。
【原文】苏颂
苏公子容充北朝生辰国信使,在虏中遇冬至。本朝历先北朝一日,北朝问公孰是。公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犹是今夕,逾数刻即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本朝之历可也。”虏人深以为然,遂各以其日为节庆贺。使还奏,上喜曰:“此对极中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