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竞品cEo不仅来了,分享时还说“咱们两家各有优势,以后可以多合作”,峰会结束后,居然有个大客户提议“你们两家一起做我们的项目,分工合作”——最后两家不仅没抢客户,还一起赚了钱。要是当时硬拦竞品,竞品肯定会在外面搞事,比如发传单“说峰会没干货”,反而影响峰会效果。
当代案例2:社区办文化节怕周边摊贩占道,不驱赶反而邀摊贩设合规摊位,还赚了好评
某社区要办“邻里文化节”,要在小区广场搞表演、摆游戏摊,怕周边的流动摊贩(卖小吃、玩具的)来占道,影响活动,想让城管来“赶走摊贩”。
社区主任学裴光庭的思路,说:“别赶!咱们在广场边上划一块‘便民摊位区’,邀请这些摊贩来摆摊,只要他们‘卫生达标、不高声叫卖’,就不收摊位费,还帮他们挂‘文化节合作摊位’的牌子。” 摊贩们一听“免费摆摊还能借文化节赚人气”,都特别乐意,还主动保证“绝不占道、保持干净”。
文化节当天,摊贩的小吃摊、玩具摊反而成了“亮点”——居民看完表演能买小吃,小孩能玩玩具,大家都很开心;摊贩赚了钱,也没给活动添乱,甚至还帮着维持秩序。要是当时硬赶摊贩,摊贩肯定会在周边偷偷摆摊,还会跟居民抱怨“社区没人情味”,反而影响文化节的口碑。
二、对比“硬防的坑”:裴光庭的“软拉”,避开了“两败俱伤”的尴尬
要是唐玄宗听了张说的,加兵守边,大概率会踩两个坑:一是“浪费资源”——派大批士兵去边境,不仅要花军费,还得抽调原本护驾的人手,东巡的安全反而没保障;二是“激化矛盾”——突厥看到唐朝加兵,会觉得“唐朝不信任咱们”,就算这次不偷袭,以后也会找机会报复,边境反而更不太平。
现在很多人处理“潜在威胁”,也爱犯“硬防”的错:
- 某公司怕员工离职后去竞品公司,就搞“竞业协议”,还扣着员工的奖金不放,结果员工反而更反感,偷偷把客户资源带过去,公司损失更大;要是学裴光庭,给离职员工“留后路”,比如“以后想回来随时欢迎”,甚至推荐他们去非竞品公司,员工反而会念着人情,不会搞破坏。
- 某学校怕周边培训机构“抢生源”,就禁止学生去培训机构上课,还在家长群里说“培训机构教得不好”,结果家长反而觉得“学校太霸道”,偷偷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校的口碑也变差了;要是学裴光庭,跟培训机构合作“课后兴趣班”,规范培训内容,反而能帮学校分担教学压力,家长也满意。
三、核心启示:遇到“潜在威胁”,记住裴光庭的2个“不犯傻”
1.不犯“硬防硬碰”的傻:别一看到“可能搞事的人”就想“防着他、怼他”,先想“能不能拉他参与、给他人情”——裴光庭邀突厥来封禅,企业邀竞品当嘉宾,社区邀摊贩摆摊,都是“把对抗变成合作”,比硬防省资源,还不得罪人;
2.不犯“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傻:别怕“给对方一点好处”(比如给竞品分享时间、给摊贩免费摊位),要算“硬防的成本”(比如派兵的军费、拦人的坏口碑)——裴光庭看似“给了突厥面子”,却省了巨额军费,还稳住了边境;算大账,才不会因小失大。
【原文】裴光庭
张说以大驾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谕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