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公司裁员,小周所在的部门要裁1个人,名单里本来有小周。主管主动找总监说:“小周做事细心,还帮我避过报销的坑,要是裁他,部门很多事没人接手,不如裁另一个经常迟到的同事。” 小周最后保住了工作——要是当时小周直接举报,主管肯定会记恨,裁员时第一个把他推出去,反而得不偿失。
2.商场案例:握了供应商“质量漏洞”证据,不追责反帮整改,后来帮自己解燃眉之急
某服装品牌的采购经理老吴,收到供应商发来的一批面料后,发现“有10%的面料密度不达标,不符合合同要求”——按合同,他可以拒收,还能让供应商赔违约金。
老吴没这么做,反而带着面料去找供应商:“这批货有小部分密度不够,直接拒收你们损失大,我给你们指个招——把不达标的面料做成‘休闲款’,密度要求没那么高,我这边也能收,下次注意把控质量就行。” 供应商特别感激,不仅按老吴说的改做了休闲款,还主动把价格降了5%。
后来临近双十一,老吴负责的另一批面料突然断供,急得团团转。之前的供应商听说后,连夜从别的工厂调了一批面料过来,还没收加急费,帮老吴赶在双十一前备好了货。要是当时老吴按合同追责,供应商只会觉得“这个客户不好打交道”,就算他后来断供,也不会帮忙,反而可能看笑话。
二、反面案例:挟制把柄反而引火烧身,越刚越糟
很多人遇到“握别人把柄”的情况,总觉得“终于能拿捏对方了”,结果反而把自己坑了:
-某职场新人小张,发现同事小李“把公司的客户资料偷偷发给竞品(没造成损失)”,小张拿着聊天记录要挟小李“帮我做3个月的报表,不然我就举报你”。小李表面答应,暗地里却找机会把小张“上班摸鱼刷视频”的证据发给了主管,最后小张被通报批评,小李反而因为“主动承认错误、上交客户资料”被从轻处理——小张以为能拿捏别人,反而被别人反杀。
-某超市采购小王,发现供应商“送来的水果有部分变质”,拿着变质水果要挟供应商“给我个人送2箱进口水果,不然就拒收”。供应商表面同意,背地里却在水果箱里放了“变质更严重的水果”,等小王验收后,再举报“小王收受贿赂、验收不严格”,最后小王被超市开除——挟制别人的同时,也给了别人“反咬一口”的机会。
三、核心启示:握别人把柄时,记住王守仁的2个“不犯傻”
1.不犯“挟制换利益”的傻:别把“把柄”当“谈判筹码”,挟制只会让对方“表面服软,背后记恨”,迟早会找机会报复你;不如像王守仁一样“还回去+给台阶”,卖个人情,反而能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
2.不犯“赶尽杀绝”的傻:就算对方有错,只要没造成大损失,别一上来就“举报、追责、要赔偿”,给对方“整改的机会”——职场和商场不是“零和博弈”,留余地就是留退路,赶尽杀绝只会让自己没朋友、没帮手。
【原文】王守仁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到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