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24章 上智之三《通简》12 高拱

第124章 上智之三《通简》12 高拱(2 / 2)

高拱批评“新官加戏邀功”,放到现在就是“职场里的过度反应”——新领导接手老问题,为了显得自己“有魄力”,故意把小问题夸大,比如前任没解决的“员工迟到”,新领导非要搞“全公司通报批评+扣半月工资”,结果员工怨声载道,反而没人好好干活。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新部门主管,前任只是“团队沟通少”,他一上任就搞“每天开3个会+写3份报告”,说是“提升效率”,结果团队每天忙着开会写报告,项目进度反而慢了——这就是高拱说的“小丈夫事”:为了刷存在感搞加码,反而把正常的事搞砸。

二、当代“高拱式拆局”案例:不夸大、不折腾,小矛盾反而能轻松解决

职场和生活里,很多人遇到矛盾就想“上纲上线”,结果越搞越乱;而像高拱一样“精准拆局”的人,总能用小成本解决问题。

案例1:分公司“业绩不达标”被说“故意摆烂”,总部查实情后精准解决

某集团的南方分公司连续两个月业绩不达标,区域经理上报总部说“分公司员工故意摆烂,不服管理”,请求总部派“督查组”去追责。

总部cEo没急着派督查组,反而让市场部去查,发现不是员工摆烂,是南方地区最近暴雨多,物流延迟导致货送不出去,而且分公司缺“擅长线上销售的人”。于是cEo没追责,反而给分公司调了3个线上销售,还协调物流商“优先配送南方订单”。第三个月,南方分公司业绩就达标了——要是像区域经理说的那样派督查组追责,分公司员工只会更抵触,业绩只会更差。

案例2:学校“学生打架”被说“校园霸凌”,老师查实情后温和处理

某中学的两个男生在操场打了起来,班主任没听“学生说一方霸凌另一方”的传言,而是单独找两个男生聊,发现只是因为“一方借了另一方的篮球没还,还弄坏了”,一时冲动才打起来。

于是老师让借球的男生赔个新篮球,俩人事先握手道歉,还安排他们一起参加校篮球队的训练——没多久俩人就成了好朋友。要是老师直接按“校园霸凌”处理,给其中一方记过,反而会让俩人心存芥蒂,甚至以后还会找机会报复。

三、评注的“扎心提醒”:别把“不同群体的矛盾”当“对抗”,因地制宜才管用

评注里说“国家对土司,本来就用‘灵活管理’,跟内地不一样。他们世世代代享受富贵,没理由平白无故反叛,大多是当官的要么剥削他们、要么欺负他们、要么处理不当,才把他们逼反的——就算真反了都有原因,何况未必是反呢?”

放到现代,这就是“别用一刀切的办法管不同群体”:比如公司的外包团队和正式员工,不能用一样的考勤制度——外包团队经常要去客户现场,要是硬让他们“每天打卡”,反而会耽误工作;比如社区里的老人和年轻人,不能用一样的“噪音规定”——老人喜欢早上跳广场舞,年轻人喜欢晚上熬夜,社区主任可以划定“广场舞专区+规定跳舞时间”,而不是直接禁止,这样两边都能接受。

比如某社区的“广场舞矛盾”,一开始物业说“广场舞噪音扰民,禁止在小区跳”,结果老人集体抗议;后来新社区主任找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聊,最后定了“早上7-8点在小区东门广场跳,音量不超过60分贝”,还让年轻人帮老人调音响音量——两边都满意,再也没闹过矛盾。

四、核心启示:遇到矛盾,记住高拱的“三不原则”

不管是管团队、处理跨部门问题,还是解决基层矛盾,想避开“小题大做”的坑,学高拱这三点就行:

1.不随便扣“大帽子”:别把“内部矛盾”说成“恶意拆台”,别把“不服管”说成“故意对抗”——先查清楚“矛盾的根源是什么”,是误会、是资源缺,还是沟通少,再针对性解决,别一上来就定性。

2.不盲目搞“大动作”:别动不动就“派督查组”“上追责”“报警”,先想“有没有小成本的办法”——比如聊一聊、调点资源、定个小规矩,小办法往往比大动作更管用,还能避免浪费资源。

3.不搞“新官加戏”:接手别人的问题时,别为了刷存在感“加码处理”,先想“前任的问题到底在哪”“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按实际需求处理,比“显得厉害”更重要。

【原文】高拱

隆庆中,贵州土官安国亨、安智各起兵仇杀,抚臣以叛逆闻。动兵征剿,弗获,且将成乱。新抚阮文中将行,谒高相拱。拱语曰:“安国亨本为群奸拨置,仇杀安信,致信母疏穷、兄安智怀恨报复。其交恶互讦,总出仇口,难凭。抚台偏信智,故国亨疑畏,不服拘提,而遂奏以叛逆。夫叛逆者,谓敢犯朝廷。今夷族自相仇杀,于朝廷何与?纵拘提不出,亦只违拗而已,乃遂奏轻兵掩杀,夷民肯束手就戮乎?虽各有残伤,亦未闻国亨有领兵拒战之迹也,而必以叛逆主之,甚矣!人臣务为欺蔽者,地方有事,匿不以闻。乃生事悻功者,又以小为大,以虚为实。始则甚言之,以为邀功张本;终则激成之,以实已之前说,是岂为国之忠乎!边批:说尽时弊。君廉得其实,宜虚心平气处之,去其叛逆之名,而止正其仇杀与夫违拗之罪,则彼必出身听理。一出身听理,而不叛之情自明,乃是止坐以本罪,当无不服。斯国法之正,天理之公也。今之仕者,每好于前官事务有增加,以见风采。此乃小丈夫事,非有道所为,君其勉之!”阮至贵密访,果如拱言,乃开以五事:一责令国亨献出拨置人犯,一照夷俗令赔偿安信等人命,一令分地安插疏穷母子,一削夺宣慰职衔,与伊男权替,一从重罚以惩其恶。而国亨见安智居省中,益疑畏,恐军门诱而杀之,边批:真情。拥兵如故,终不赴勘,而上疏辨冤。阮狃于浮议,复上疏请剿。拱念剿则非计,不剿则损威,乃授意于兵部,题覆得请,以吏科给事贾三近往勘。边批:赖有此活法。国亨闻科官奉命来勘,喜曰:“吾系听勘人,军门必不敢杀我,我乃可以自明矣!”于是出群奸而赴省听审,五事皆如命,愿罚银三万五千两自赎。安智犹不从,阮治其用事拨置之人,始伏。智亦革管事,随母安插。科官未到,而事已定矣。

评:国家于土司,以戎索羁縻之耳,原与内地不同。彼世享富贵,无故思叛,理必不然。皆当事者或浚削,或慢残,或处置失当,激而成之。反尚可原,况未必反乎?如安国亨一事,若非高中玄力为主持,势必用兵,即使幸而获捷,而竭数省之兵粮,以胜一自相仇杀之夷人,甚无谓也。呜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吾今日安得不思中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