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10章 上智之二《远犹》62 郭子仪

第110章 上智之二《远犹》62 郭子仪(2 / 2)

没想到张姐是部门里的“老资格”,手里攥着项目分配的权力。后来公司有个能涨经验的重点项目,小李主动申请,张姐却以“小李经验不足”为由,把项目分给了另一个新人;甚至小李提交的报告,张姐总能挑出各种“小毛病”,打回重改好几次——小李直到后来才知道,张姐因为那台旧电脑的玩笑记了仇:那台电脑是她刚入职时公司发的,陪她拿下过好几个大项目,对她有特殊意义。

要是小李像郭子仪一样,提前注意到张姐对电脑的在意,不随便开玩笑,也不会落得“被穿小鞋”的下场——这就是“得罪记仇小人”的代价:你觉得是小事,他觉得是“轻视”,早晚找机会报复。

案例2:中层硬刚“嚣张同事”,最后“玉石俱焚”,不如避着走

某公司的王经理和刘经理是平级,刘经理性格嚣张,总爱抢功劳、踩同事,大家都躲着他。王经理看不惯,每次开会都跟刘经理“硬刚”:刘经理说“这个方案该听我的”,王经理就反驳“你的方案有漏洞”;刘经理想抢王经理的客户,王经理直接在领导面前拆穿——两人闹得水火不容。

最后领导怕他俩“影响团队”,把两人都调到了边缘部门,王经理原本能升职的机会也泡汤了。而另一个李经理,知道刘经理爱记仇,每次遇到刘经理抢功劳,都不跟他争,反而主动把“小功劳”让给他,自己专注做“没人抢的核心项目”。最后李经理靠核心项目的业绩,顺利升了总监,刘经理还在原地打转——这和评注里“汲黯避周阳由”的逻辑一样:对小人硬刚,只会让自己也陷进去;避着走,反而能专心做自己的事,不被拖累。

三、评注的“扎心提醒”:对小人“避”不是“怂”,是“保自己不栽坑”

评注里举了两个例子,更能说明“避小人”的重要性:

齐顷公因为让妇人嘲笑客人,最后差点亡国——证明“小事不防,会酿成大祸”;

周阳由是个嚣张的无赖太守,连敢跟大将军平起平坐的汲黯,都故意躲着他,不跟他同坐一车。后来河东太守胜屠公不服,跟周阳由硬刚,最后两人都被杀了——证明“跟小人硬刚,只会玉石俱焚,不值得”。

放到现在,这就是“别跟小人较真”的道理:你跟他争对错,他跟你玩阴的;你跟他拼气势,他跟你记仇报复。最后你可能赢了“道理”,却输了“前途”“工作”,甚至“名声”——避着他,不是“怂”,是“不想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更是“避免被他拖进坑里”。

四、核心启示:跟“记仇型小人”打交道,记住2个“不犯傻”

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里遇到“卢杞式小人”,想避开报复的坑,就学郭子仪的两个“不犯傻”:

1.不犯“拿他的‘在意点’开玩笑”的傻

先搞清楚对方“最在意什么”——可能是外貌、学历、家境,也可能是某件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比如张姐的旧电脑)。别拿这些“在意点”开玩笑、说风凉话,哪怕是无心的,也可能被他当成“故意冒犯”。郭子仪避开“姬妾笑卢杞貌丑”,就是避开了卢杞的“在意点”。

2.不犯“跟他硬刚争对错”的傻

遇到小人抢功劳、挑毛病,别想着“我得跟他争个明白”“不能让他欺负”。硬刚只会让他更记恨你,以后找更多机会报复你(比如王经理和刘经理)。不如像李经理、汲黯那样,“避着走、不较真”,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上——你专心搞业绩、涨能力,小人再怎么记仇,也影响不了你的前途。

【原文】郭子仪

郭令公每见客,姬侍满前。乃闻卢杞至,悉屏去。诸子不解。公曰:“杞貌陋,妇女见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属无噍类矣。”

评:齐顷以妇人笑客,几至亡国。令公防微之虑远矣。王勉夫云:《宁成传》末载,周阳由为郡守,汲黯、司马安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司马安不足言也,汲长孺与大将军亢礼,长揖丞相,面折九卿,矫矫风力,不肯为人下,至为周阳由所抑,何哉?周盖无赖小人,其居二千石列,肆为骄暴,凌轹同事,若无人焉。汲盖远之,非畏之也。异时河东太守胜屠公不堪其侵权,遂与之角,卒并就戮。玉石俱碎,可胜叹恨!士大夫不幸而与此辈同官,逊而避之,不失为厚,何苦与之较而自取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