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才半年,空调返修率暴涨到30%——用户投诉“制冷慢、噪音像拖拉机”,线下门店天天有人来退货。更糟的是,之前积累的“耐用”口碑全崩了,原本的老客户全跑去买竞品,销量直接跌了一半。领导后来想换回进口压缩机,可口碑已经救不回来了——这就是刘晏说的“过此则不能运”:核心成本砍太狠,连基本质量都保不住,最后补都补不回来。
案例2:互联网公司砍“服务器预算”,一次宕机丢了千万订单
某互联网公司做电商平台,一开始用的是阿里云高端服务器,高峰期也没出过问题。后来为了“省开支”,换成了廉价小厂的云服务,预算砍了60%。
结果当年“618”大促,平台直接宕机3小时——用户付不了款、刷不出页面,本来谈好的某知名品牌,因为“用户流失太严重”,直接终止合作,还索赔了500万。公司不仅没省到钱,反而亏了千万订单,还丢了核心客户。老板后悔得直拍腿:“当初要是不抠那点服务器钱,也不至于栽这么大跟头!”——这和“漕运废了”的逻辑一样:关键环节的预算省不得,一省就可能让整个项目停摆。
三、反例:舍得“前期投入”,才撑得起长期稳定
和“抠门翻车”的案例相反,那些懂刘晏“不抠小钱”逻辑的企业,哪怕短期利润少点,也会在关键环节留足预算,最后反而能靠“长期稳定”赢下来。
比如某新能源车企,即使前几年亏损,也没砍“电池研发预算”——坚持用高成本的电池材料,还投入钱搞安全测试。现在他们的车不仅续航比竞品多100公里,还没出过“电池自燃”事故,口碑直接爆了,今年销量涨了200%;还有某连锁奶茶店,不管原料涨价多少,都不换廉价牛奶和茶叶,预算始终留10%的“品质缓冲”,虽然单杯成本高,但回头客占比达60%,就算疫情期间也没倒闭,反而开了更多分店——这就是刘晏的智慧:前期在关键处多花点钱,是给长期发展“买保险”,比短期省钱划算多了。
四、核心启示:别做“抠小钱毁大事”的傻事,记住2个原则
刘晏的故事,说到底是教我们“算大账,别算小账”——尤其是长期项目、关键环节,抠门只会让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记住这两点能少踩坑:
1.长期项目的预算,要留“质量缓冲”
别把预算卡到“刚好够”,至少留10%-20%的余地。比如做产品研发,要留“测试预算”;搞采购,要留“优质材料预算”——就像刘晏给一千缗,留足了“结实造船”的空间,别等执行层为了省钱偷工减料,最后项目崩了才后悔。
2.判断“该省还是该花”,看“全周期成本”
别只看“现在能省多少”,要算“以后会不会花更多钱补窟窿”。比如砍服务器预算省了10万,万一宕机丢了100万订单,反而亏90万;给足造船经费多花500缗,船能用20年,比“造脆船每年换”省更多——算清楚“短期省的钱,能不能覆盖长期损失”,再决定要不要抠。
【原文】刘晏
刘晏于扬子置场造船,艘给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请损之。晏曰:“不然。论大计者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若遽与之屑屑较计,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之,无复羡余,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边批:惜小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