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63章 上智之二《远犹》15 陈恕

第63章 上智之二《远犹》15 陈恕(2 / 2)

某电商公司去年赚了2000万,老板兴奋得想“趁势扩张”,要开5家线下店、投3个新品牌,让财务总监把“可用现金流”全报上来。财务总监知道:线下店租金装修成本高,新品牌竞争激烈,盲目扩张很可能把利润亏光。他没直接拒绝,也没报“2000万全款”,反而说:“现在可用的钱,扣掉今年的运营成本、员工工资、应急储备,只剩300万左右,只够试开1家线下店,再投新品牌风险太大。”

老板听了觉得“钱不够”,就放弃了多开店的想法,只试开了1家线下店,结果这家店因为选址好,半年就盈利了。后来老板才知道,当时公司其实有800万可用现金流,他庆幸地说:“幸好你没报全款,不然我肯定瞎折腾,最后得亏不少!”——这就是陈恕“藏富”的现代版:管钱的人懂“藏”,不是欺上,是帮老板守住理智,避免冲动决策。

案例2:家庭管钱人“藏存款”,拦住伴侣乱买奢侈品

小两口家里有60万存款,本来计划存着买房首付,可妻子最近迷上了奢侈品,总想买几万块的包和手表,还问丈夫“家里现在有多少存款”。丈夫知道:要是说“有60万”,妻子很可能忍不住乱买,耽误买房计划。他没撒谎,却没报全款:“存款有是有,但大部分得留着当买房首付,能动用的只有几万块,够应急和平时开销,奢侈品咱们以后再慢慢买。”

妻子听了觉得“买房更重要”,就没再提买奢侈品的事,后来两人凑够首付,顺利买了房。妻子知道真相后,不仅没生气,还说:“幸好你没说全款,不然我肯定乱花钱,现在有房子才踏实。”——这和陈恕“怕皇帝生侈心”的逻辑一样:家里的钱,懂“藏”是为了护长远目标,不是防着谁,是避免被短期欲望冲昏头。

三、核心启示:管钱的人要懂“陈恕式藏富”,记住3个“不犯傻”

陈恕的智慧,说到底就是“管钱的人要比掌权者更懂‘守家’”——不是全透明就好,不是报实底就对,关键是“帮掌权者守住不挥霍的底线”。不管是管企业的钱、家里的钱,还是团队的经费,想避开“乱花钱的坑”,记住这三点:

1.不犯傻“全透明报实底”:先想“掌权者会不会因为有钱就飘”

遇到要报“家底”的需求,别先急着“老实报数”,先判断:老板\/家人\/团队负责人,会不会因为“知道有钱”就乱花?要是会,就“适当藏富”,报“必要开支+应急储备”后的钱,别报全款。

2.不犯傻“直接拒报”:用“风险”当理由,不是“我不乐意”

陈恕没说“我不给你报”,而是说“怕你生侈心”;财务总监没说“我不让你扩张”,而是说“钱不够,风险大”。管钱的人拒报或藏富,别用“个人意愿”当理由,要从“长远风险”“目标优先级”入手,比如“钱得留着应急\/买房\/保运营”,这样掌权者更容易接受。

3.不犯傻“藏富私用”:藏的前提是“为了长远好”,不是“自己贪”

陈恕藏国库家底,是为了让皇帝节俭、护国家家底;财务总监藏现金流,是为了公司不亏、护利润;丈夫藏存款,是为了买房、护家庭目标。“藏富”的前提是“为了集体\/长远利益”,要是为了自己私藏,那就不是“管钱”,是“贪钱”,这完全不一样。

【原文】陈恕

陈晋公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钱谷大数以闻,恕诺而不进。久之,上屡趣之,恕终不进。上命执政诘之,恕曰:“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之充羡,恐生侈心。”

(评:李吉甫为相,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州、府、县户税实数,比天宝户税四分减三,天下仰给县官者八十二万余人,比天宝三分增一,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者,不在此数,欲以感悟朝廷。大臣忧国深心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