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5章 上智之一《见大》44 赵清献

第45章 上智之一《见大》44 赵清献(2 / 2)

2.每月查“扣车记录”:哪个中队扣车多,就得说明“为什么这些小贩不能先整改”,扣车量前两名的中队,主管要被约谈。

结果才半年,扣车量比以前降了80%,小贩们规规矩矩摆摊,城管也不用天天吵架,甚至有的小贩看到城管来,还主动打招呼——这就是“用数据倒逼精准执法”,和赵清献“查囚犯数定官评”的逻辑一模一样:别用“多扣车”证明“管得严”,要用“少冲突”证明“管得好”。

案例2:企业“考勤处罚优化”,从“扣钱”到“弹性协调”

某外贸公司以前对考勤特别严:早上9点必须到,晚一分钟就算迟到,扣50块;每月迟到3次以上,扣当月绩效的10%。很多员工因为堵车、送孩子上学迟到,不仅扣了钱,还影响心情,工作效率也低;hR每月要统计迟到记录,跟员工解释处罚,也浪费时间。

后来新hR经理学赵清献,改了规则:

1.搞“弹性打卡”:早上8点半到9点半之间到都算正常,晚到的可以晚上多留半小时补;

2.把“迟到处罚投诉量”纳入hR部门考评:要是员工投诉“考勤处罚不合理”多了,hR团队的奖金会受影响。

结果员工迟到纠纷少了,很多人因为“能协调时间”,反而更愿意加班赶项目;hR也不用天天算迟到扣钱,能腾出时间做员工培训——这就是“抓痛点、改考核”,和赵清献“心疼囚犯牵连、改官员考评”的思路一样:别用“多处罚”证明“管得严”,要用“少抱怨”证明“管得暖”。

三、核心启示:学赵清献“减负”,记住“3个不盲目”

赵清献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盲目关押、不盲目考核、不盲目忽视人的痛苦”。不管是政务执法、企业管理,还是生活里与人相处,想做到“精准减负、少添麻烦”,记住这三点:

1.不盲目“用‘多限制’证明‘负责任’”

城管别用“多扣车”证明“负责”,企业别用“多处罚”证明“负责”,官员别用“多关押”证明“负责”;

赵清献用“少囚犯”证明“官贤”,城管用“少冲突”证明“管得好”,企业用“少抱怨”证明“管得暖”——真正的负责,是“少给人添麻烦”,不是“多给人设限制”。

2.不盲目“忽视小限制的大代价”

别觉得“关个人没什么”“扣次钱没什么”“罚次款没什么”——一个小限制,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一个员工的好心情;

赵清献算“一人入狱,十人罢业”,城管算“一扣车,一家没收入”,企业算“一扣钱,员工没心情”——算透“牵连代价”,才不会随便搞限制。

3.不盲目“喊口号,不落地”

赵清献没喊“要人性化执法”,而是搞“查囚犯数定官评”;城管没喊“要善待小贩”,而是搞“首违不罚+扣车考核”;

想减负,就得有“硬抓手”:要么是数据考核(比如囚犯数、扣车量),要么是具体规则(比如首违不罚、弹性打卡)——光喊口号,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原文】赵清献

赵清献公出察青州,每念一人入狱,十人罢业,株连波及,更属无辜。且狱禁中夏有疫疾湿蒸,冬有疫疗冻裂。或以小罪,经年桎梏,或以轻系,追就死亡。狱卒囚长,需索凌辱,尤可深痛。时令人马上飞吊监簿查勘,以狱囚多少,定有司之贤否。行之期年,郡州具属吏,无敢妄系一人者。邵尧夫每称道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