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18章 上智之一《见大》17 徐阶

第18章 上智之一《见大》17 徐阶(2 / 2)

再看评注里的宋太祖:他曾因为事生气,要杖打大臣周翰,周翰说“我好歹是天下有名的才子,受杖刑太丢人”,宋太祖立马就放了他(够大胆,也只有圣明的君主能包容)。这和徐阶一样,真正的厉害人,从不会“认死理、钻牛角尖”,反而懂“灵活、包容”。

三、徐阶“持大体”:处理争贡逊贡,按规则办事最省心

徐阶在浙江时,还遇到过两件事:先是有两个士子争着要“贡生”名额(能直接参加会试的资格),在大堂下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又有两个士子互相谦让,也在大堂下推来推去。徐阶不管他们吵还是让,都只是安安静静批卷子,没插嘴。

等他们吵完、让完,徐阶才叫他们过来,说:“我不想让你们争,也没法逼你们让,你们难道没读过选拔的教条(规则)吗?连我这个督学,都得按教条来,做不了主。你们只要照着教条的要求来,符合条件的自然能上,不用争也不用让。” 这话一说,不管是争的还是让的,都没话说了,矛盾立马平息。

徐阶的“持大体”,核心是“不掺合人情,只抓规则”——不管谁争谁让,都按事先定好的规矩来,既公平又省心。

四、核心启示:学徐阶的“雅量”和“持大体”,职场生活少踩坑

徐阶的厉害,不是靠“聪明”,是靠“清醒”——知道“认错不丢面”,懂得“规则最公平”。不管是当领导、做同事,还是日常相处,都能学他这两点:

1.认错要“快、诚、补”

快:发现错了别拖延,立马承认,别等矛盾变大;

诚:别找借口“我没注意”“是别人误导我”,直接说“我错了,谢谢提醒”;

补:光说没用,要行动补错(比如徐阶改等级),不让对方受损失。

2.处理争议“抓规则,不掺人情”

遇到有人争、有人让,别凭“好感”“面子”下判断,先找“事先定好的规则”(比如公司制度、比赛章程);

不管对方怎么说,都把规则摆出来:“不是我不让你争\/不让你让,是规则这么定的,咱们按规矩来最公平”,既省心又不得罪人。

3.别把“面子”看得比“对错”重

徐阶30岁当督学,认错反而更显威重;宋太祖是皇帝,包容周翰反而更显圣明。真正的厉害人,从不会靠“硬撑”保面子,反而靠“认错、包容”赢人心——你越坦诚,别人越信任你;你越按规则来,别人越服你。

【原文】徐阶

徐存斋由翰林督学浙中,时年未三十。一士子文中用“颜苦孔之卓”。徐勒之,批云“杜撰”,置四等。此生将领责,执卷请曰:“大宗师见教诚当,但苦孔之卓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起立曰:“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改置一等。一时翕然,称其雅量。(边批:何曾损文宗威重!)

(评:不吝改过,即此便知名宰相器识。闻万历初年有士作“怨慕章”一题,中用“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句,为文宗抑置四等,批“不通”字。此士自陈文法出在《檀弓》。文宗大怒曰:“偏你读《檀弓》!”更置五等。人之度量相越,何啻千里!

宋艺祖尝以事怒周翰,将杖之。翰自言:“臣负天下才名,受杖不雅。”帝遂释之。(边批:好大胆,非圣主不能容。)古来圣主名臣,断无使性遂非者。

又闻徐公在浙时,有二生争贡,哗于堂下,公阅卷自若。已而有二生逊贡,哗于堂下,公亦阅卷自若。顷之,召而谓曰:“我不欲使人争,亦不能使人让,诸生未读教条乎?连本道亦在教条中,做不得主。诸生但照教条行事而已。”由是争让皆息。公之持大体皆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