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里冯梦龙说廉希宪“不惟兴文,且令知节义之重,是具开国手段者”——意思是他不只是在保护文化,更在给天下人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规矩,这是能开创基业的大格局。
放到现在,这种“定调”的作用更明显:
企业老板要是像廉希宪一样,“不捧叛将、只重踏实人”,公司就会形成“踏实做事、不搞小动作”的风气;
行业带头人要是像廉希宪一样,“护住老手艺、不搞偷工减料”,整个行业就会往“重质量、传文化”的方向走;
职场管理者要是像廉希宪一样,“看品行不看背景”,团队就会越来越有凝聚力,少了“勾心斗角”的内耗。
反过来,要是只看“官阶”“资源”“背景”,不看“品行”“价值”,只会越走越歪:企业里“叛将”多了,人心散了;行业里“偷工减料”多了,口碑没了;团队里“靠背景”的多了,踏实人走了——最后只能是“短期热闹,长期崩盘”。
四、核心启示:普通人学廉希宪,先学会“不被标签迷惑”
我们不一定是“宰相”“老板”,但在日常选人、做事时,也能学廉希宪的“清醒”:
1.看人时,先扒掉“标签”看“底色”
遇到“高官\/老板\/富二代”,别先觉得“得巴结”,看看他是不是“靠自己、守规矩”;
遇到“寒士\/新人\/普通人”,别先觉得“没用”,看看他是不是“有本事、肯踏实”;
2.做事时,先想“长远价值”再看“短期好处”
选工作,别只看“工资高”,看看公司是不是“重品行、有发展”;
帮别人,别只看“对方能帮你啥”,看看对方是不是“值得帮、懂感恩”;
3.守住“自己的规矩”,别随波逐流
别人都捧“叛将高管”,你要是觉得不对,就别跟着捧;
别人都嫌“老匠人麻烦”,你要是觉得手艺该传,就多帮衬——你的选择,其实也在给身边人“立规矩”。
【原文】廉希宪
元廉公希宪礼贤下士,常如不及。方为中书平章时,江南刘整以尊官来谒,公毅然不命之坐。刘去,宋诸生褴缕冠衣,袖诗请见。公亟延入坐语,稽经抽史,饮食劳苦,如平生欢。既罢,弟希贡问曰:“刘整贵官而兄简薄之,诸生寒士而兄优礼之,有说乎?”公曰:“非尔所知也。大臣语默进退,系天下轻重。刘整官虽尊贵,然背国叛主而来者;若宋诸生,何罪而羁囚之?今国家崛起朔漠,我于斯文不加厚,则儒术由此衰熄矣。”
(评:不惟兴文,且令知节义之重,是具开国手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