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章 上智之一《见大》02 诸葛亮

第3章 上智之一《见大》02 诸葛亮(2 / 2)

三、反例警示:过宽过猛都是坑,没一个有好下场

1.商君“过猛”:连“倒灰”都判刑,最后自己被“车裂”

商鞅变法时搞“极端严”——把灰倒在路边都要在脸上刺字(黥刑),表面上“路不拾遗”,但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商鞅失势,想逃到客栈,老板说“商君的法,没证件不能住”,他最后被“车裂”——这就是“严到没人性,最后自己栽进去”。

现代对照:某工厂“小错重罚”,逼走所有老员工

某电子厂规定:忘打卡一次扣300(相当于一天工资),产品有个小划痕就扣当月奖金,甚至厕所抽烟一次就开除。结果不到半年,老员工全走了,新员工来了也留不住——“严”得没道理,只会把人逼跑。

2.梁武“过宽”:见死刑犯就哭着放,最后被叛军饿死

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信佛信到“圣母心”——看到死刑犯就哭,然后直接赦免;弟弟谋反被抓,他说“你只是一时糊涂”,还升官;侄子叛国逃回,他也原谅。最后侯景叛乱,没人愿意帮他,梁武帝被关在宫里,活活饿死——这就是“宽到没底线,最后自己遭殃”。

现代对照:某公司“贪污不罚”,最后被掏空

某家族企业老板对“自家人”特别宽:儿子挪用公款炒房亏了2000万,他说“年轻人交学费”;侄子吃供应商回扣,他说“大家都是亲戚,别计较”。结果公司里的人都学样,没人认真干活,最后资金链断裂,老板才后悔——“宽”得没原则,只会把家底子败光。

四、总结:不管管团队还是过日子,都要“宽严有谱”

诸葛亮、子产、孔子的核心逻辑,放到现在也一样:

对“小错”:别揪着不放(比如员工偶尔迟到,提醒就行,别一上来就扣钱)——这是“赦小过”;

对“大错”:别心软纵容(比如贪污、背叛、破坏核心规则,必须严惩)——这是“讥大眚”;

对“制度”:别随便变通(比如定好的业绩目标,别因为有人哭就降低,定好的福利,别因为省钱就取消)——这是诸葛亮说的“大德”;

对“人情”:别用小恩小惠代替制度(比如别靠“偶尔发个红包”换员工卖命,不如把“加薪、升职”写进规则)——这是诸葛亮说的“不以小惠”。

简单说:宽不是“惯着”,严不是“找茬”,找对平衡点,不管是带团队、管孩子,还是过日子,都能少翻车。

【原文】诸葛亮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问,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评:子产谓子太叔日: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上生下目),合之,得政之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