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凤诏(1 / 2)

新皇登基,年号景和,万象更新。

秦易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朝局,他深知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不同。

一方面继续重用韩铮、周仓等军中宿将稳定边防。

另一方面则大力提拔林如海、苏文正、顾言等文臣,整顿吏治,改革税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颁布下去,不过数月,原本因权力更迭而略显动荡的大周朝,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锐意进取的新气象,令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臣也不得不暗自叹服。

这日午后,秦易在养心殿批阅完堆积如山的奏章。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内侍监总管。

“去,传林卿来见朕。”

不多时,林如海匆匆而至,恭敬行礼:“臣林如海,参见陛下。”

“世叔快快请起。”

秦易放下朱笔,自御案后起身,亲自虚扶了一下,语气相较于朝堂之上温和亲切了许多。

“此处并无外人,不必如此拘礼。坐下说话。”

他指了指下首的锦凳。

待林如海谢恩后略显忐忑地坐下,秦易才重新落座。

目光温和地看着这位相交已久、亦臣亦友的长辈,语气带着几分家常般的关切。

“世叔,近日政务繁忙,也未来得及多过问家中情况。朕记得,黛玉妹妹……如今身子可大好了?还在府中静养?”

林如海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连忙微微躬身,谨慎回道。

“承蒙陛下挂念,小女自蒙陛下恩典,得太医院精心调养,如今身子已大好,只是……性子依旧喜静,多在府中读书习字,少有外出。”

秦易微微颔首,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似在回忆,唇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黛玉妹妹的才情品貌,朕是知道的。昔日在王府时,虽缘悭一面,然世叔常提及,朕亦有所耳闻,更有……宝钗等人时常夸赞,言其灵秀聪慧,有咏絮之才,性情高洁,在京中闺秀里,亦是难得的翘楚。”

他顿了顿,目光坦诚而认真地看向林如海。

“世叔,朕与你相交莫逆,今日便开门见山了。朕之后宫初立,位份多虚,意在择选贤德,以充内廷。朕欲聘黛玉妹妹入宫,相伴左右,不知世叔……意下如何?”

林如海闻言,心头巨震,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连忙起身,撩袍便要跪倒:“陛下!这……”

秦易却抬手阻止了他下跪的动作,温言道。

“世叔不必如此。今日乃家叙,非朝议。朕是真心询问世叔的意思。”

林如海站定,心情复杂难言,既有女儿得蒙圣眷的荣耀,又有一个父亲对女儿未来深深的担忧。

他斟酌着词句,恭敬回道。

“陛下垂青,实乃小女几世修来的福分,亦是臣林家满门的荣耀!只是……只是小女自幼失恃,性子难免孤高清冷,不善与人周旋,且虽经调养,底子仍弱,臣只怕……只怕她入宫后,不懂宫廷规矩,言行若有不当,冲撞了陛下,或是……那深宫寂寞,规矩森严,她那般心性,难以适应,反辜负了陛下圣恩,也令臣……于心难安。”

他这番话说的恳切至极,拳拳爱女之心,溢于言表。

秦易听罢,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神色更显温和。

“世叔的顾虑,朕明白。朕欣赏黛玉,正是欣赏她的真性情与那份不流于俗的灵秀之气。宫中规束虽严,却也并非要磨灭人的本性。朕既邀她入宫,自会护她周全,许她一方自在天地,断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他略一沉吟。

“这样吧,三日后,朕会下旨,于宫中设小选,甄选贤德,充实内廷。令爱黛玉,才德兼备,自然在首选名单之中。届时循例参选,也全了朝廷礼制,堵了悠悠众口,世叔以为如何?”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林府。

彼时,黛玉正在自己素雅清幽的闺房窗下,对着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图凝神运笔。

听闻宫中传来的消息,她握着紫毫笔的手猛地一颤。

那饱蘸了浓墨的笔尖“啪”地一声掉落在宣纸上。

迅速晕开一大团浓重的墨渍,将方才精心勾勒的几竿翠竹尽数污了。

“姑、姑娘……”

贴身丫鬟紫鹃在一旁,先是惊讶。

随即脸上露出又是欣喜又是担忧的复杂神色,声音都带着几分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