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池,而是依山势修建的一座巨大寨堡。
以巨木和山石垒砌的寨墙高达三丈,环绕着主峰,易守难攻。
峒内不仅有黑水部的老弱妇孺,更囤积着大量粮草物资,以及那位被俘的、身份特殊的南安郡王。
此刻,留守峒内的黑水部长老和将领们,已是乱作一团。
首领图瀚兵败不知所踪,主力损失惨重的消息已经传来。
夏军主力如同神兵天降,将黑山峒围得水泄不通。
那面迎风招展的“秦”字大纛和玄甲将士带来的肃杀之气,让峒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灭顶之灾的恐惧。
秦易驻马于黑山峒外一箭之地,冷静地观察着这座叛军最后的巢穴。
寨墙上,黑水部的战士紧张地握着武器,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最后的疯狂。
“大将军,是否立刻攻城?”
一员将领迫不及待地请战。
落鹰涧的大胜让全军士气高昂,所有人都想一鼓作气,拿下这最后的功劳。
秦易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
“困兽犹斗,何况此地险要,强攻之下,我军纵然能胜,伤亡亦必惨重。且那郡王还在他们手中,狗急跳墙之下,难保不会害其性命。”
他融合了房玄龄的智慧,深知有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武力是基石,但智慧的运用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能更好地达成政治目标。
“传令下去,围三阙一。在北面留出一个口子。”秦易下令。
众将一愣,围三阙一乃是攻城常用之法。
意在给守军留下逃跑的希望,避免其死战,但也可能让重要人物逃脱。
秦易继续道:“周仓,你率五百弓弩手,伏于北面出口两侧山林,多备火箭。若其大队人马从此突围,尤其是携带那郡王者,务必拦截,救下人质。”
“其余各部,紧守营垒,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击。同时,将俘获的黑水部伤兵,经过简单包扎后,放回峒内。”
“再找几个嗓门大的士兵,用土语向峒内喊话。”
命令一道道下达,众将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严格执行。
很快,几十名黑水部的伤兵被夏军释放,互相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向黑山峒寨门。
他们的回归,不仅带回了夏军并未虐杀俘虏的消息,更将外界惨败的细节、白溪部倒戈的事实。
以及夏军主帅秦易那如同魔神般的形象,生动地传递给了峒内的每一个人。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紧接着,夏军阵中选出的大嗓门士兵开始用土语轮番喊话。
声音透过沉重的空气,清晰地传上寨墙。
“黑山峒的人听着!征南大将军有令: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寨破之日,鸡犬不留!”
“献出朝廷郡王,擒拿图瀚家眷者,免死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