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蛰伏(2 / 2)

湘云尤其喜欢香菱那股子浑然天成、不通世事的单纯劲儿。

只觉得在这镇国公府里,规矩虽比史家严些,却无人拘束她的性子。

比在那死气沉沉、处处要看人脸色的史家和如今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贾府,不知要快活、自在多少倍。

这日,她二人新琢磨出了一款玫瑰白糖馅儿的酥饼,兴冲冲地先装了一碟给平儿送去。

又精心挑选了几块形状最好的,用细白瓷碟子盛了,给秦易的书房送去。

秦易正与一位退役老兵模样的访客低声交谈,见她们进来,便停了话头。

香菱眼巴巴地望着他,献宝似的将碟子往前推了推。

秦易目光在那造型略显稚拙、却香气扑鼻的点心上扫过。

难得地伸手拈起一块,放入口中尝了尝,对满脸期待的香菱微微颔首,只吐出两个字:“尚可。”

香菱立刻像是得了莫大的圣旨嘉奖一般,圆圆的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拉着同样眉开眼笑的湘云,雀跃着跑了出去,裙裾拂过门槛,带起一阵轻快的风。

平儿将这一切和谐安宁的景象都看在眼里,心中稍感欣慰。

她深知,爷如今身处风口浪尖,外有君王猜忌,内有政敌环伺,这份后院的宁静与温情,或许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心灵缓冲与慰藉。

然而,她自身的忙碌却丝毫未减,反而因需维持这份表面的平静而更加劳心费力。

她既要如同精密仪器般维持府内各项事务的顺畅运转,打理偌大家业,约束下人,确保不出任何纰漏。

更要时刻绷紧心弦,通过周仓留下的隐秘渠道,密切关注外间朝堂与市井的一切动向。

将那些经过她敏锐判断和筛选过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报与秦易知晓。

她比谁都清楚,爷此刻看似闲适,每日里不过是见见无关人等,看看书,逗逗孩子。

实则他走的每一步,见的每一个人,都在那平静的水面之下,进行着不为人知的、缜密而深远的布局。

那些来访的“清客”、“老兵”、“花匠”,他们的身份和带来的消息,只怕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日,平儿像往常一样,在午后向秦易禀报外间消息。

“爷,贾府那边,探春姑娘似乎又通过赖大家的,暗中典当了一批老太太屋里的金器。另外……栊翠庵的妙玉师傅,前几日似乎受了些不小的惊吓。”

她将自己通过特殊渠道听闻的,关于几个纨绔子弟试图趁夜强行闯入大观园、骚扰栊翠庵未遂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

秦易闻言,目光从手中那本《武经总要》上抬起。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沉吟片刻,语气平淡无波。

“知道了。贾府之事,我们的人继续盯着即可,非到万不得已、或是爷有明确指令,不要轻易插手,免得打草惊蛇,引火烧身。至于那位妙玉……”

他略顿了顿,似乎是在记忆中搜寻关于这个边缘人物的信息。

“……毕竟是方外之人,性情孤洁,又与贾府核心牵连不深,不过是借居修行。若事态发展,有机会能顺手照拂一下,保全其不受池鱼之殃,亦是无妨,但不必刻意为之,更不必暴露我们。”

“是,平儿明白。”

平儿心领神会。

爷对那妙玉并无任何特殊关注或情愫,此举更多是出于一种近乎本能的、上位者对即将被倾覆之局牵连的无辜者的顺手庇护。

这份庇护能落实到什么程度,则完全要看事态发展的时机和所需付出的代价了,一切以不损害自身核心利益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