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刘姥姥(2 / 2)

窗外,秋风掠过树枝,发出呜呜的声响,更显夜寒。

然而室内,却因这心结的消融与彼此的靠近,而暖意融融,春意暗生。

后院的稳定与和谐,如同坚实的后盾,让秦易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去应对朝堂之上、京城之外,那愈发汹涌的狂风暴雨。

---

第190章 刘姥姥二进,暂缓悲凉

就在贾府内外交困、上下皆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时候。

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带着一身乡野的淳朴气息与泥土的芬芳,再次踏入了这座日渐倾颓的国公府。

如同在一潭绝望的死水中,投下了一颗充满生机的小石子,暂时驱散了那浓得化不开的悲凉。

刘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板儿,又进城来了。

这一次,她并非如上次那般是来“打秋风”求助的,而是真心实意地,带着自家地里刚收获的最新鲜、最好的瓜果菜蔬。

红彤彤的番茄,翠生生的黄瓜,胖乎乎的南瓜,还有一篮子自家鸡下的蛋。

特地来感谢贾府往日,尤其是琏二奶奶王熙凤的接济之恩。

“做人不能忘了根本。”

她对女儿女婿说。

“上次要不是府里的奶奶、太太们心善,咱们那个年都过不去。如今咱们地里有了出产,说啥也得去表表心意。”

然而,当她再次站在那曾经让她眼花缭乱、不敢仰视的荣国府大门前时,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同。

那朱漆大门似乎不如往日鲜亮,门口值守的门子也换了些生面孔,个个脸上带着些懒散和不耐烦。

听说是个乡下老婆子来找,便爱搭不理,推三阻四,不肯好好通报。

还是板儿机灵,偷偷塞了几个铜钱给一个看着面善些的小厮。

又反复说明了是以前来过的刘姥姥,与琏二奶奶相熟,那小厮才磨磨蹭蹭地进去禀告了。

如今府里是探春和李纨理事。

探春听闻是以前来过、给老太太和凤姐姐带来不少乐子的刘姥姥,想起她那憨厚有趣的言谈,又知她此番是来答谢,并非打秋风,心中便是一动。

在这满府愁绪的时候,来个这样的老人,或许能让祖母和母亲稍稍开怀片刻?

她便吩咐下人:“请她进来吧。”

刘姥姥跟着引路的婆子,一路走进府内,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不住地四下打量。

她只觉得府里安静了许多,少了往日里那些穿梭不息、衣着光鲜的丫鬟媳妇们。

连庭院中的花草,似乎也因疏于打理而显得有些凌乱衰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冷清和压抑。

她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府里怕是出了大事,光景大不如前了。

但她是个积古的明白人,面上丝毫不露。

只紧紧拉着板儿的手,脸上堆着感激又略显拘谨的笑容。

见到探春、李纨和宝钗,刘姥姥忙不迭地将带来的瓜果菜蔬奉上,咧着嘴笑道。

“姑奶奶,姑娘们好。这是家里地里自己种的,不值什么钱,就是个新鲜意思。上回蒙府里厚待,老婆子心里一直记挂着,这点东西,聊表心意,给姑奶奶、姑娘们尝个鲜,千万别嫌弃。”

探春见她言辞朴实,态度真诚,心中也有些触动。

便温言和她说了几句话,问了些乡下的年景收成。

见刘姥姥对答有趣,言语生动,便想着贾母近日心情郁结

让这姥姥去给老太太解解闷也好,于是又命人去禀告了贾母

贾母近日正因家事不顺,儿子、孙子都不争气,媳妇病倒,凤姐垂危。

府里外患不断而烦闷不已,听说那个有趣的刘姥姥又来了,倒是提起了一丝兴致,便命人快带她过来见见。

刘姥姥见了贾母,依旧是那套她最擅长的、带着乡土气息的村言俚语和夸张的奉承。

一口一个“老寿星”、“菩萨托生”,又把乡下的新鲜趣事,什么黄鼠狼偷鸡、村头打架、庙会看戏等等,说得活灵活现,手舞足蹈,憨态可掬。

她故意闹出些笑话,比如把“省亲别墅”的牌坊认作是“玉皇宝殿”,要进去磕头。

把穿衣镜里自己的影像认作是亲家母,对着镜子又说又拜……

引得贾母和一旁伺候的鸳鸯、琥珀等人笑得前仰后合。

连近日愁眉不展、病怏怏的王夫人,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意。

贾母一高兴,便留刘姥姥在府里住两日,让人带她逛园子。

此时的大观园,省亲时的奢华陈设大多已收入库房。

但秋日的景致自有另一番疏朗开阔之美。

刘姥姥见了,自然是惊叹连连,又闹出了不少笑话,她那些充满乡土智慧的评论和误解,与园中的精致典雅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反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一片,驱散了多日来的沉闷。

黛玉、宝钗、探春等姊妹也陪着贾母。

见了刘姥姥那浑然天成的滑稽模样,暂时忘却了家族的烦恼和自身的愁绪。

一个个忍不住用帕子掩着嘴,笑得花枝乱颤。

宝玉更是高兴得了不得,觉得刘姥姥比那些整天之乎者也、汲汲营营的“正经”亲友有趣何止百倍,围着她问东问西。

刘姥姥虽然表面上懵懂憨傻,心里却比谁都明白。

她清楚地感受到贾府如今的窘迫和府中众人强颜欢笑下的忧愁,便更加卖力地说笑逗趣,把自己当作一个丑角,希望能用这最原始的、来自土地的热情与乐观,让这些曾经善待过她的、如今陷入困境的奶奶、姑娘们,能够暂时抛开烦恼,真正地开怀一笑。

在贾府逗留期间,刘姥姥也特意去看了病势沉重的王熙凤。

当她看到昔日那个神采飞扬、精明泼辣、说一不二的琏二奶奶。

如今面色蜡黄,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榻上,连人都认不清时,刘姥姥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她坐在床边的小杌子上,握着凤姐干枯冰凉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宽慰的话。

回忆着上次来的热闹,说着乡下那些生了重病又慢慢好起来的例子,浑浊的老泪滴在锦被上

那份真诚的悲痛与感恩,让一旁伺候的丫鬟也忍不住心酸落泪。

刘姥姥的到来,就像一股强劲而清新的乡野之风,吹散了贾府连日来凝聚不散的阴霾,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朴素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欢乐。

然而,这欢乐终究是短暂的,如同黑夜中划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转瞬即逝。

刘姥姥终究要回到她那个虽然清贫却充满烟火气的家里去。

临行前,贾母、王夫人感念她的心意,红儿也代表病中的凤姐,都给了她不少银钱、衣物和布料。

刘姥姥千恩万谢,用粗糙的手掌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带着板儿离开了这座曾经让她仰望,如今却让她心生怜悯的深宅大院。

她这一走,贾府仿佛瞬间又被抽走了那最后一丝活力与暖意,重新陷入了更深的沉寂与压抑之中。

那短暂的、几乎有些不合时宜的欢声笑语。

如同一个美丽却易碎的幻梦,迅速消散在萧瑟的秋风里。

留下的,是比之前更加清晰的、对现实困境的冰冷认知,和无边无际、看不到出路的忧虑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