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后勤(1 / 2)

野狐岭袭营之后,哈撒变得更加谨慎。

他不再轻易分兵,也不再寻求速战速决。

而是将主力收缩,依托几处险要地形扎下连营。

采取稳扎稳打的消耗策略,企图利用兵力和补给上的优势,拖垮远道而来、补给线较长的大夏军队。

北疆战场暂时陷入了僵局。

大规模的会战没有发生,但小规模的冲突、斥候之间的交锋几乎无日无之。

这种僵持对秦易来说并非利好,朝廷的粮饷压力、旧勋集团的谗言,都如同无形的鞭子,催促着他尽快决战。

然而,秦易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萧何的内政之长。

他并未急躁求战,反而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大力整顿北疆防务。

他亲自巡视各边塞要隘,指导加固城防。

重新规划、建设烽燧系统,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以龙禁卫为样板,轮训边军,提升其战斗力和纪律性。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缴获的部分物资和朝廷拨发的饷银。

以工代赈,招募流离失所的边境百姓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萧何的安抚能力使得饱经战乱的北疆渐渐恢复了一丝生机,后方趋于稳定。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防线,更赢得了边军和百姓的由衷拥戴。

秦易的“征北大将军”之名,不再仅仅依靠战功,更建立在扎实的治理之上。

与此同时,秦易也没有放松对哈撒的试探。

他多次派出小股精锐,伪装成商队或牧民,深入草原,侦察联军虚实、各部族之间的关系。

箭术在斥候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超远的狙杀距离让瓦剌斥候不敢过分靠近大夏军营。

哈撒也非庸才,他同样在观察秦易。

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对手不仅勇猛善战。

更精通治理,能在战争状态下迅速安定后方,这让他消耗战的策略效果大打折扣。

他意识到,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逼迫秦易在不利条件下与自己决战。

一场围绕后勤补给线的阴谋,开始在哈撒心中酝酿。

他派出心腹,携带重金,秘密潜入大夏境内。

企图勾结那些对秦易不满的旧勋势力,从内部破坏龙禁卫的粮道。

前方的军事对峙与后方的政治暗战,同时进入了白热化。

但是,僵局终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

连绵数日的秋雨,导致道路泥泞不堪,给双方的后勤都带来了极大困难。

哈撒认为这是一个机会,秦易军的弓弩在雨中威力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