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荐了在此次风波中表现出色、立场相对中立的几名中层官员暂代要职。
并留下部分精锐亲卫协助稳定局面,确保他离开后扬州不会再生乱子。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父女的安置。
林如海的身体在华佗医术与精心调理下,已大有好转。
虽仍显虚弱,但已能下床行走,处理一些简单文书。
皇帝加封文华殿大学士的旨意更是一剂良药,让他精神振奋。
这一日,秦易来到林府,与林如海商议后续。
“林世叔,扬州局势已定,晚辈不日即将奉旨返京。您和世妹有何打算?”
秦易开门见山。
“陛下旨意,是让您安心在扬州养病。若您愿意,可暂居此地,一应所需,晚辈会安排妥当。若是……”
他顿了顿,“若是想回京,也可与晚辈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只是路途遥远,恐世叔身体……”
林如海沉吟片刻,缓缓道。
“侯爷考虑周详。扬州虽好,非久居之地。老夫沉疴渐去,思乡心切,且陛下既召,岂能久离京畿?只是……确要劳烦侯爷路上照应了。”
他选择了回京。
一方面确实念及故乡。
另一方面,也深知经此大变,留在扬州难免触景生情,且远离政治中心并非长久之计。
“世叔言重了,此乃晚辈分内之事。”
秦易点头,“既然如此,我们便一同返京。我会安排最稳妥的船只和护卫,定保世叔和世妹一路平安。”
大事商定,秦易又去寻王太医,仔细交代了林如海后续调养的注意事项,并赠予重金。
王太医感激不尽,决定暂留扬州一段时间,确保林如海旅途无忧后再返京。
处理完这些,秦易信步来到后院花园散心。
却见黛玉正独自坐在水榭边,望着池中游鱼发呆。
夕阳余晖洒在她身上,勾勒出纤细柔美的轮廓。
侧脸带着一丝淡淡的轻愁,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仕女图。
“世妹。”
秦易放缓脚步,走上前。
黛玉闻声回头,见是秦易,连忙起身,微微一礼。
“侯爷。”脸颊泛起浅浅红晕。
“不必多礼。”秦易在她不远处坐下,“在看什么?”
“没什么,只是觉得这鱼儿……看似自由,却也离不开这一方池水。”
黛玉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感慨。
秦易微微一笑:“池水虽小,却可护它免受江河风浪之苦。待它长大,自有跃入龙门,畅游四海之时。”
黛玉闻言,美眸微微一亮,看向秦易。
这话似有深意,是在安慰她吗?
两人一时无话,气氛却并不尴尬。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良久,黛玉才低声道:“听说……侯爷快要回京了?”
“嗯,就在这几日。林世叔已决定与你一同返京。”
“……哦。”
黛玉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带,“这一路,又要劳烦侯爷了。”
“分内之事。”秦易看着她。
“回到京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贾府老太君是你外祖母,定会好好照顾你。”
林家在京城并无官邸,林如海还好说,可以暂居秦府或其他地方。
但是黛玉一个未出阁的女儿,不适合抛头露面。
林如海几经思量,最终还是决定将其送入贾府,由贾母看护。
他记得原着中黛玉初入贾府的情景。
谁知黛玉听到“贾府”二字,眼神却微微一暗,轻轻摇了摇头。
“外祖母自是疼我的……只是……”
她欲言又止。
黛玉虽年幼,却心思玲珑敏感。
母亲生前偶尔提及贾府,总是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加之父亲此次遭难,与扬州官场乃至京中勋贵牵连甚深,她对那陌生的繁华之地,本能地生出一丝畏惧与疏离。
反而是眼前这位侯爷,虽然威严迫人,甚至手段酷烈。
却一次次在她最绝望时伸出援手,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他像一座巍峨的山,挡住了所有风雨。
这种依赖与信任,在她心中悄然生根,甚至夹杂着一丝朦胧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情愫。
秦易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不安,温声道。
“不必担忧。回到京城,若有任何难处,尽可来镇北侯府寻我,或者告知我姐姐。绝不会再有人敢欺辱你们父女。”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带着令人安心的承诺。
黛玉抬起头,看着他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英挺的侧脸和那双深邃而坚定的眼睛。
心中的不安竟奇迹般地平复了许多。
她轻轻点头,声音虽轻却清晰。
“黛玉……记住了。多谢侯爷。”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平静的池面上。
远处,传来丫鬟寻找黛玉的声音。
黛玉起身,再次向秦易行了一礼,柔声道。
“侯爷,黛玉先告退了。”
“去吧。”
看着那抹纤细的身影消失在花径尽头,秦易目光深邃。
返京之后,林黛玉注定要进入那“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大观园。
但是,这一次有他出手,保下了林如海。
那黛玉就不在是没有靠山的孤女。
不知这命运的轨迹,会因他这只“蝴蝶”的翅膀,掀起怎样不同的波澜。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房。
是时候给京城回信,确定返程的日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