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收拢(2 / 2)

大部分文臣武将纷纷出列贺喜。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乃陛下洪福齐天!”

“陛下登基,便有如此猛将建功,实乃祥瑞!”

然而,总有不和谐的声音。 一名御史出列,谨慎道。

“陛下,此事实在过于惊世骇俗。一介小卒,如何能于万军中阵斩敌酋?其中是否有蹊跷?或是边将冒功?还需详查才是,以免……”

“详查?”

雍和帝笑容微敛,目光扫过那御史,又淡淡瞥了一眼勋贵队列。

“自然要查!但要查的是,为何偏师会中伏近乎全军覆没!要查的是,这泼天大功,该如何封赏!”

他语气转冷:“至于冒功?首级、王旗、金令皆在,匈奴已然溃退,难道这些都是假的吗?莫非有人见不得我大夏取胜?见不得寒门出英杰?”

这话意有所指,顿时让那御史和不少勋贵脸色一白,连忙低下头。

“臣等不敢!”

首辅赵文渊适时出列,缓声道。

”陛下,无论过程如何,结果确为我大夏前所未有之大胜。有功必赏,乃朝廷法度。老臣以为,当重赏此员福将,以激励边军士气,彰显陛下恩德。”

雍和帝脸色稍霁,点头道。

“首辅言之有理。诸卿以为,该如何封赏?”

这下,朝堂上热闹了。

文官们多主张重赏金银田宅,加封高阶虚衔散官,调入京中荣养,以示恩宠即可。

而勋贵集团则心思各异。

有人想拉拢,有人则心生忌惮,不愿寒门骤升高位,模糊建议可升任边军实职中层将校。

就在争论不下之时,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走到御前总管太监戴权身边,低语了几句。

戴权面色不变,微微点头,上前一步,在雍和帝耳边低语道。

“陛下,验看过了,首级、令牌无误。另,内卫传来密报,提及这秦易……似是神京人士,其姐乃宁国府贾蓉之妻秦氏。其本人……据闻是因开罪了宁国府的珍大爷,被……被‘发配’去的边关。”

声音虽低,但近处的几位大佬隐约能听到“宁国府”、“发配”等字眼,顿时神色变得微妙起来。

雍和帝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想到了更多。

宁国府,贾珍……

那是太上皇时期的老勋贵了,与四王八公关系盘根错节。

这秦易竟是受其所害?

如今却立下如此大功?

好啊!

太好了!

这简直是一把天赐的,可以用来敲打甚至斩向那些日渐骄纵、尾大不掉的旧勋贵集团的利刃!

雍和帝心中瞬间有了决断。

他抬起手,压下殿内的议论声,朗声道:“朕意已决!”

“秦易于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阵斩敌酋,扬我国威,功莫大焉!此非寻常军功可比!”

“着即:擢升秦易为正三品镇北将军!封……镇北侯!世袭罔替!” “赏金千两,银万两,锦缎百匹!令其即刻卸职返京,朕要亲自召见,另赐侯府!”

“其余有功将士,兵部、五军都督府从优议叙,阵亡者厚加抚恤!”

静!

又是一片寂静!

镇北侯!

世袭罔替!

这可是超品的爵位!

实打实的军功侯爵!

虽然暂时是虚衔,但意义完全不同!

大夏开国以来,非开国功臣之后,能以军功封侯者,寥寥无几!

陛下这是……要大力扶持这秦易,与旧勋贵打擂台啊!

无数道目光隐晦地扫向勋贵队列中的牛继宗、柳芳等人,他们的脸色已然变得十分难看。

尤其是想到这秦易与宁国府的恩怨……

“陛下圣明!”

首辅赵文渊率先躬身。

他作为皇帝心腹,自然明白皇帝用意,剩下的大臣也随之附和。

雍和帝满意地点点头,看向那传令兵。

“即刻以八百里加急,将朕的旨意,传往北境!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朕的镇北侯!”

“遵旨!”

旨意飞出紫宸殿,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北境。

一场巨大的风波,开始在以神京贾家为代表的旧勋贵集团中酝酿。

而处于风暴眼的宁国府内,此刻还尚未完全得知消息。

贾珍正搂着新得的美妾饮酒作乐,丝毫不知,一把名为“镇北侯”的利刃,已携着滔天煞气,即将斩回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