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归途悟道·龙吟新篇(1 / 2)

星槎舰队驶离了那片令人心悸的归墟边缘,周围的时空异象逐渐减少,墨黑的海水重新被深邃的蔚蓝取代,扭曲的光影也消散于无形,仿佛方才那场与“无”的对峙只是一场幻梦。然而,舰队中舰员的悲伤、船只的损伤,以及周瑜手中那团温顺却蕴含着磅礴生机的翠绿光芒,无一不在诉说着之前的凶险与收获。

周瑜没有立刻进入舱室休养,他依旧立于“苍青龙吟”号的舰首,任凭带着咸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他染血的战袍。他的脸色有些苍白,那是神识与力量双重消耗过度的表现,但他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邃、明亮。

归墟之行,尤其是最后在“无”之边界抢夺神农鼎碎片的经历,对他而言,不亚于一场灵魂的洗礼与重塑。

他回想起神识沉入那片绝对“无”时的感受——那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一种消解一切“存在”的终极法则。任何形态,任何能量,任何意念,在其面前都显得如此脆弱,仿佛沙滩上的城堡,随时会被潮水抹平。那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冰冷的、绝对的“终焉”。

然而,就在这片终焉之地,神农鼎的碎片却顽强地存在着,散发着文明与生命的辉光。这并非对抗,更像是一种……包容与转化?就如同死亡孕育新生,终结开启轮回。归墟吞噬万物,或许并非毁灭,而是让一切回归最本源的状态,等待下一次的“有”从中诞生。

“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循环往复,是为大道。”周瑜心中明悟。他体内的青龙星髓,象征着“有”之阳,是开拓、进取、存在的锋芒。以往,他更多地是发挥其“有”的一面,争霸海洋,开拓疆土。但此刻,他隐隐感觉到,青龙星髓的更深层次,或许也蕴含着对“无”的理解,对“循环”的顺应。就如同大海,既有惊涛骇浪的“有”之狂暴,也有深不可测、包容一切的“无”之静谧。

他尝试着不再仅仅将青龙星髓视为纯粹的力量源泉去驱使,而是更深入地去感受其本质,去模拟那“有无相生”的意境。他缓缓闭上眼睛,引导着星髓在体内流转,不再追求极致的刚猛与扩张,而是带上了一丝归墟边缘感受到的“虚无”与“敛藏”之意。

奇妙的变化发生了。他周围躁动的能量波动渐渐平复,并非消失,而是变得更加内敛、深沉。原本因消耗过度而有些虚浮的气息,反而在这“敛藏”中变得凝实起来。他甚至感觉到,之前与晶甲玄鲸战斗、维持两仪微尘阵所造成的一些细微暗伤,在那翠绿的生机构筑的封印护罩散发的生命气息滋养下,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被修复。

“刚不可久,柔不能守。刚柔并济,有无相生……原来如此。”周瑜睁开眼,眸中青金之光流转,仿佛蕴含着更深邃的星空与海洋。他的气质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少了几分咄咄逼人的锐气,多了几分渊渟岳峙的深沉。这是境界上的提升,是对自身力量本质更深刻的掌控。

他将这份感悟,通过尚有余温的星髓链接,分享给了月英和诸葛亮。

月英(惊喜地): “公瑾,你触摸到了法则的边缘!紫微星魄主‘无’之阴,创造源于虚空;青龙星髓主‘有’之阳,存在彰显力量。你能悟到‘有’中之‘无’,‘阳’中之‘阴’,未来力量运用必将更上一层楼!这或许正是三星共鸣,最终能触及洪荒本源的关键之一!”

诸葛亮(欣慰地):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公瑾能于生死之间得此感悟,实乃大机缘。亮之轩辕星髓,维系‘有’之秩序,平衡‘有无’,看来亦需更深层次的思索了。”

就在三人于精神层面交流感悟之时,新的挑战,已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