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了……公瑾找到了!是神农鼎的气息,非常强烈!就在那里,归墟的中心!”她通过星髓链接,向诸葛亮和周瑜同时传递着这振奋人心的消息。
诸葛亮: “善!鼎在墟眼,生与死交替之地,正合神农尝百草、死而复生之传说。公瑾,尝试与之共鸣,看能否引动。”
周瑜收敛心神,尝试像在雅典获取火种时那样,以自身意念去沟通那点翠绿光芒。然而,这一次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并非那光芒拒绝,而是它周围那片绝对的“虚无”,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任何探出的精神力量,在靠近虚无时,都如同泥牛入海,瞬间被吞噬、消解。
周瑜连续尝试了数次,脸色越来越白,精神力的消耗极大,却无法真正触碰到神农鼎碎片。
“不行,‘无’之屏障太强,任何‘有’形态的力量靠近都会被湮灭。”周瑜凝重地汇报,“强行接近,恐怕连人带船都会被归墟吞噬。”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手中的位面罗盘再次发生变化。代表归墟的符号与代表神农鼎碎片的翠绿光点之间,出现了一条极其细微、若隐若现的银色丝线。同时,罗盘将一段复杂的信息流注入周瑜脑海——那是一种利用空间折叠与能量共振,在“有”与“无”之间建立短暂“桥梁”的方法!
但这方法,需要庞大的能量作为启动和维持的基础,并且需要至少两件神器级别的物品作为空间锚点!
周瑜立刻明白了。他拥有的轩辕镜可以作为一端锚点,而另一端,则需要那神农鼎碎片自身的响应。启动能量……或许可以依靠舰队所有将士的信念之力,结合青龙星髓引动归墟外围那些相对温和的深蓝能量(来自玄鲸逸散或类似源头的能量)。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一旦失败,可能全军覆没。
周瑜将计划和风险告知了吕蒙等核心将领。
吕蒙毫不犹豫:“都督,下令吧!兄弟们没有怕死的!能找到这里,已是奇迹,岂能空手而归!”
“对!都督,干吧!”其他将领也纷纷请命。
看着麾下将士视死如归的眼神,周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豪情。
“好!布‘两仪微尘阵’,以轩辕镜为阳仪,以舰队信念与青龙星髓为引,接引墟外元能!我们,为月英夫人,取回这神农鼎碎片!”
星槎舰队,在万物终结之地的边缘,开始布设一场逆天而行的夺鼎之阵!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