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前所未有的、以自身存在为研究材料的庞大项目,在这片虚无的囚笼中悄然启动。
陈雪带领着科研意识的团队,开始疯狂记录、分析每一次系统扫描的规则特征,试图从中剥离出关于系统“分析工具”的信息。
林凡和徐婉则专注于内视。林凡依靠“星云”和伊莎碎片,徐婉依靠其独特的光辉之力,开始细致入微地剖析自身意识体的构成,感知那维持他们存在的、来自系统的、极其微弱却至关重要的“规则锚定力”。
过程缓慢而痛苦。每一次扫描都如同一次酷刑,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才能在意识被撕裂的痛苦中保持清醒并记录数据。内视自身则如同在解剖自己的灵魂,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意识结构不稳甚至消散。
但在绝望的驱动下,进展开始一点一滴地出现。
他们发现,维持他们存在的“规则锚定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如同一个极其复杂的、无形的网络,链接着他们每一个意识光团,并最终汇入琥珀的“边界”。这个网络,似乎就是系统用来“固定”和“保存”他们的框架。
他们发现,系统的扫描波并非一成不变,其规则结构会根据他们自身的状态发生微妙的调整,仿佛在持续学习和优化分析方式。
他们还发现,在那浩瀚的背景规则流中,偶尔会传来一些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非系统的规则波动碎片。它们与系统冰冷有序的波动截然不同,更…混乱、原始,甚至带着一丝…熟悉感?
“这些碎片…”林凡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其规则标识让他感到一丝心悸的熟悉,“…很像‘源初’的疯狂碎片,但又有些不同…更…古老?更…破碎?”
仿佛…是其他同样被系统捕获、消化、却未能完全抹除的…“残渣”?其他文明的…遗迹?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他们的“琥珀囚笼”,或许并非孤例。在这个巨大的、自动运行的宇宙筛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着大量类似的“隔离区”或“存档点”,封存着无数被它吞噬的文明的…最后残响。
他们是新的“标本”,而一些更古老的“标本”,可能早已在漫长的时光中,被系统彻底“分析”完毕并“格式化”,只留下这些无意识的、混乱的规则残渣,如同博物馆仓库角落里被遗忘的、标签脱落的化石碎片。
这更加深了他们的危机感。他们的“临时”身份,有效期是多久?
就在这种紧迫感的驱动下,林凡和徐婉的内视,取得了第一个突破性进展。
他们终于定位并初步解析了那股“规则锚定力”最核心的几个节点在他们意识体内的映射点!
这些节点,就像是系统打在他们意识上的“烙印”,既是囚笼的锁,也是维持他们存在的“电源”。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徐婉的光辉之力,似乎能对其中最微弱的一个节点,产生极其细微的…交互!不是破坏,而是像最精密的探针,能引起节点规则结构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共鸣!
“徐婉!”林凡的意识波动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你的力量…能‘触摸’到它!虽然极其微弱,但这可能是…钥匙!理解这囚笼,甚至…未来可能与之‘对话’的钥匙!”
徐婉也感受到了,她集中全部精神,引导着那缕微弱的光辉,如同在万丈深渊上绷紧一根发丝,小心翼翼地与那个节点保持着脆弱的连接。
它太微弱了,远不足以改变什么。但这无疑是在绝对的黑暗中,划亮的第一根火柴!
它证明了,这冰冷的琥珀,并非完全无懈可击。系统用来封存他们的规则,与徐婉所继承的、那来自远古“光裔”的、带着守护与净化特质的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极其深层的、或许连系统本身都未完全察觉的…微妙联系?
这一丝微弱的共鸣,如同投入死寂深潭的一颗石子,在所有幸存者的意识中荡开了希望的涟漪。
他们依然是被困在琥珀中的囚徒,前途未卜,危机四伏。
但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个方向,窥见了第一丝微光。
琥珀纪元的漫漫长夜,迎来了第一缕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破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