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球一进,范甘迪在场边使劲拍着战术板,喊得嗓子更哑了,连脸都涨红了——从成功防下快攻,到耐心传导找机会,再到空位命中,每一步都踩在赛前部署的点子上,这才是火箭该有的样子!
可太阳队哪是那么容易摁住的?下一个回合,纳什借着斯塔德迈尔的掩护,根本不往里突,就在三分线外一步急停,抬手就是一记干拔三分——篮球毫无悬念地穿网而过!answer ball!分差一下又拉回13分,美西球馆的欢呼声瞬间盖过了一切,连屋顶的灯光都像是被震得晃了晃。
火箭队员没被这记三分打懵——刚找到点节奏,谁都不想再掉回之前的困境里。
林凯抱着球过半场时,眼神沉了下来,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盯着单个防守队员找突破机会,而是试着把【节奏之心】的力量慢慢散开——就像往汹涌的海面上泼了一层薄薄的油,悄没声息地渗进太阳队的攻防转换里。
说不清是哪里变了,纳什传球时手腕好像顿了半秒,原本该顺风顺水的路线,突然多了丝说不出的滞涩;太阳队员无球跑动时,步子好像慢了点,跑位的时机也差了点,像是踩进了看不见的泥潭里,总差着半拍。
这点变化细得像头发丝,裁判看不出来,太阳队的队员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攒起来效果就不一样了——火箭渐渐能把比赛拖进他们熟悉的半场攻防,不再被太阳牵着鼻子跑。麦迪开始主动要球,靠着标志性的干拔跳投,一下下往太阳的防线里凿;姚明在篮下也能接住更多传球,背身靠打、转身勾手,哪怕每次得分都要扛着两个人的防守,也咬着牙把球放进篮筐。
第三节彻底变成了拉锯战——没有一边倒的碾压,只有一分一分的死磕。
火箭没想着一下把分差追回来,就靠着每一次扎实的防守、每一次耐心的传导、每一次稳稳的命中,一点点蚕食着落后的分数。
林凯一次突破被两个人包夹,眼看要丢球,手腕突然一翻,把球甩给了底线空位的麦迪,麦迪抬手就中;下一回合进攻时间快到了,他自己顶着防守,在空中拧着身子抛投,球压着哨声掉进篮筐——记分牌上的数字,一点点往近了凑。
三节结束的哨声响起时,记分牌上的数字终于不那么刺眼了:68比78。
还是落后10分,可场上的气势早变了——不再是太阳队单方面的表演,火箭总算摸到了跟跑轰周旋的法子,找到了那根能拽住节奏的缰绳。
更衣室里的气氛松了点,没人欢呼,可队员们喝水的动作快了,擦汗时也敢抬头互相递眼神了。
范甘迪拿着战术板,手指在上面敲得咚咚响,声音还是哑的,却多了几分底气:“打得好!总算把节奏找回来了!最后一节,就按这个路子来——防住一个回合,抢下一个篮板,就是咱们的进攻机会,也是断他们快攻的机会!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就这么一分一分啃!记住,咱们有机会!能赢下来!”
林凯靠在墙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快被榨干了——这种大范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全场节奏,比之前针对单个球员的感知操控累多了,脑子嗡嗡的,手心全是汗,连呼吸都带着点虚。
可他看着队友们眼里重新亮起来的光,看着姚明攥紧的拳头、麦迪紧绷的嘴角,心里那点疲惫又散了——最后一节,他们得带着这好不容易拽回来的“锚定感”,再往凤凰城的风暴里冲一次。
10分的鸿沟,在这满是嘘声的魔鬼主场,真能跨过去吗?他不知道,只知道必须拼到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