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古渡残碑,镜影初现(1 / 2)

洛水下游的风雪渐歇,江面上的雾气却愈发浓重,白茫茫一片如坠仙境,又似藏着无尽诡谲。沈清辞牵着苏绾的手,沿着江岸缓行,脚下的湿泥沾着枯草,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江风卷着水汽扑面而来,带着刺骨的寒意,苏绾下意识地缩了缩脖颈,沈清辞见状,默默将玄色披风解下,披在了她的肩头。

“沈师兄,当年我和哥哥曾在这一带躲藏过数月。”苏绾裹紧披风,指尖触到布料上的银线暗纹,心中泛起暖意,“哥哥说洛水流域支流纵横,藏着许多前人留下的遗迹,照影镜或许就藏在其中一处。”她抬眼望向迷雾深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只是具体是哪一处,他从未明说,只留下一句‘碑映寒潭,镜自归来’的话。”

“碑映寒潭?”沈清辞低声重复,眉头微蹙。他转头看向江面,雾气中隐约可见几处废弃的渡口,木桩半浸在水中,朽坏的木板在浪涛中轻轻摇晃。“洛水沿岸古渡众多,若要一处处排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暗阁的人恐怕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两人正说着,前方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脆响。沈清辞眼神一凛,立刻将苏绾拉到一棵老槐树下躲藏起来。不多时,三个身着灰袍的汉子出现在视野中,每人腰间都挂着一柄短刀,正围着一块半埋在土中的石碑低声议论。

“就是这里了,李舵主说的残碑应该就是这块。”其中一人蹲下身,用刀柄拨开石碑上的泥土,露出模糊的刻痕,“你看这上面的字,好像是‘洛水古渡,寒潭为镜’。”

“可寒潭在哪里?这附近只有江水,哪来的潭?”另一人疑惑道。

“笨!”第三人拍了他一巴掌,“古渡废弃这么多年,说不定潭水早就和江水连在一起了。我们赶紧找找,找到照影镜,回去就能领赏了!”

沈清辞心中一动,这三人的言谈举止虽不似暗阁之人那般阴狠,却也带着几分贪婪,想必是受暗阁收买的江湖闲散之辈。他示意苏绾留在原地,自己则悄无声息地绕到三人身后,长剑出鞘,寒光一闪。

“几位朋友,在此寻找何物?”沈清辞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几分寒意。

三个灰袍汉子吓得浑身一僵,转头见沈清辞手持长剑,气势凛然,顿时脸色煞白。“你……你是谁?”为首的汉子强作镇定,握紧了腰间的短刀。

“我是谁不重要。”沈清辞步步紧逼,剑尖直指三人,“重要的是,你们口中的照影镜,为何会在此地?李舵主又是何人?”

三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惧。他们只是拿钱办事的小角色,哪里见过这般气场的修士,当即吓得双腿发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侠饶命!我们只是奉命行事,李舵主是暗阁在洛水一带的头目,他说照影镜藏在这古渡的寒潭中,让我们前来寻找。”

“寒潭具体在何处?”沈清辞追问。

“我们也不知道啊!”为首的汉子哭丧着脸,“李舵主只给了我们这残碑的位置,说找到残碑就能找到寒潭。我们刚到这里,还没来得及找呢!”

沈清辞盯着三人的眼睛,见他们神色慌张,不似说谎,便收起了长剑。“你们现在立刻离开洛水,不准再参与暗阁的任何事情,否则下次再遇到,休怪我手下无情。”

三人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逃走了。沈清辞走到残碑前,仔细观察上面的刻痕。石碑约莫一人高,因常年风雨侵蚀,大部分字迹都已模糊,唯有“洛水古渡”“寒潭为镜”“天授元年”等字样尚能辨认。他蹲下身,用手抚摸着石碑底部,忽然发现石碑的基座并非石质,而是由几块巨大的青石板拼接而成,石板缝隙中长满了青苔。

“绾绾,你过来看看。”沈清辞招手道。

苏绾走到石碑旁,看着那些刻痕,忽然眼前一亮:“沈师兄,你看这石碑的朝向,正好对着江面上那片雾气最浓的地方。哥哥说‘碑映寒潭’,会不会是指石碑的影子投射之处,就是寒潭的位置?”

沈清辞顺着石碑的朝向望去,雾气中果然有一片水域与别处不同,江面的浪涛到了那里便变得平缓,水面如镜,倒映着石碑模糊的影子。“走,我们过去看看。”

两人踩着湿滑的江岸,小心翼翼地朝着那片水域走去。越靠近,周围的温度便越低,雾气也愈发厚重,连呼吸都带着冰冷的水汽。走到近前,沈清辞才发现,那并非普通的江面,而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深潭,潭水与洛水相连,却比江水清澈数倍,潭底隐约可见一些发光的石子,将潭水映照得波光粼粼。

“这就是寒潭!”苏绾惊喜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