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海核心的传承,如同一次灵魂的重塑。磅礴的信息与力量并非简单的灌注,而是一场严酷的消化与整合。林曦在悬浮平台上静坐了七日,阿娜尔守在一旁,依靠残存的干粮和凝聚的露水度日。第七日,林曦睁开眼,眸中星辉内敛,气息沉静如渊,仿佛将一片浩瀚星空纳入了体内。他没有多言,只是对阿娜尔微微颔首,目光复杂,包含了太多未言明的重负与决意。
第四枚星钥的融入,使得“奇点”之卵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裂纹蔓延,内部搏动的生命力愈发清晰,仿佛在孕育某种本质的蜕变。而那本周天星象法典,则如同一个无尽的数据库,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解读。此刻的林曦,如同一个刚刚继承了庞大却布满尘埃的图书馆的管理员,知晓了图书馆的宏伟与藏书的惊世骇俗,却也感到了整理与守护的艰巨。
他们按原路返回,穿越那片虚实交织的迷障区域时,已能凭借对空间法则更深的理解从容而行。走出星宿海能量场的那一刻,重见戈壁滩上惨白的日光,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拴在胡杨林旁的骆驼竟还活着,瘦骨嶙峋,见到主人发出嘶鸣。喂了水草,休整半日,便踏上了归途。方向并非敦煌,而是根据新获得的信息,需要转向西南,前往另一个可能与古道节点相关的区域——昆仑余脉的某处。
历史的重压与现实的暴力往往不期而至。获得力量并不意味着解脱,反而可能陷入更深的伦理困境。行程数日,当他们在一条干涸的古河道旁歇脚时,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了不同寻常的、滚滚的浓烟。不是炊烟,是烽烟。风中隐约传来金铁交击的轰鸣与隐约的惨嚎。
林曦眉头紧锁,魂力如潮水般向前蔓延。感知中的景象让他的心沉了下去。前方是一座他们来时曾短暂歇脚、名为“白石堡”的小小边城,此刻正陷入一片火海!攻城的是装备精良、旗帜鲜明的正规军队,看衣甲制式,竟是西域都护府的精锐边军!而守城的,则是衣衫褴褛、却拼死抵抗的……当地土着与部分溃散的胡商护卫!城墙上下一片狼藉,尸体枕藉,显然战斗已持续一段时间,城池即将陷落。
“是官军屠城?”阿娜尔也感知到了远处的惨状,脸色发白。她经历过教派斗争,却未曾见过如此规模的、军队对平民的杀戮。
林曦沉默着,更细致地感知。碎片化的信息涌入脑海:军队的号令声充斥着“剿匪”、“平叛”、“抗税者格杀勿论”的冷酷;城中垂死者的哀嚎与咒骂则指向“强占水源”、“强征粮秣”、“欺压良善”的暴行。这是一场不对等的镇压。边军以清剿马匪为名,实则因这座小城位于一处重要水源旁,又不肯屈服于都护府新近加重的高压盘剥,故引来灭顶之灾。权力机器碾过脆弱生命的轨迹,冰冷而血腥。
拷问无声降临。目睹一场不义的屠杀,拥有改变局面的力量,是介入,还是旁观?介入,意味着对抗代表世俗秩序的军队,可能暴露身份,卷入无穷麻烦,甚至影响寻找古道节点、对抗归墟的“更大”目标。旁观,则意味着默许暴行的发生,成为沉默的共犯。个体的尊严与生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或“更高目标”面前,价值几何?
阿娜尔看向林曦,眼神复杂。她深知林曦的力量,也知晓他肩上的重任。但她无法对眼前的惨剧视而不见。“林公子……”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林曦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小卓玛祖孙的面容,闪过白杨堡瘟疫中绝望的眼神,闪过这一路所见底层民众的艰辛。星晷古道所要维系的文明,难道不包括这些具体而微的生命吗?若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对眼前的苦难袖手旁观,那与归墟所代表的、抹杀一切存在的“寂灭”,在道德上,又有何本质区别?对抗归墟,不正是为了守护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尊严吗?
“在此等候。”林曦睁开眼,目光恢复平静,那是一种做出抉择后的决然平静。他没有选择直接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军队,那会带来更大的混乱与不可控的后果。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他的身影从原地消失,下一刻,已出现在血腥战场上空,离地百丈,周身并无光华万丈,只是自然而然地悬浮在那里,如同亘古存在的星辰。他并未掩饰气息,那浩瀚如海、深不可测的威压,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笼罩了整个战场!
厮杀声、惨叫声、战鼓声,戛然而止!无论是凶悍的边军骑兵,还是绝望的守城民兵,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动作,惊恐地望向天空。战马人立而起,惊恐嘶鸣。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恐惧,扼住了所有人的喉咙。
林曦没有看任何人,目光投向远方西域都护府的方向,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战场上每一个生灵的魂海深处,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冰冷:
“此地杀戮,有干天和。即刻止戈。伤者救治,逝者安葬。此间恩怨,自有公断。若再妄动刀兵,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