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林曦坐在水潭边胡杨树下,望着水中那轮破碎的冷月。白日之事,在他心中激起波澜。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以往他或许觉得此言过于沉重,他只需守护好自己在乎的人,追寻自己的道即可。但如今,他一路行来,见惯了如赵老板、邪修般的贪婪丑恶,也见到了如守泉人般的淳朴善良与弱小无助。修行者,汲取天地灵气,拥有超凡力量,本当有更大的担当。然而现实中,许多修行者却如金光洞弟子般,依仗力量,欺压弱小,攫取资源,与世俗间的豪强恶霸有何区别?甚至更为可怖,因其力量更加强大,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这修行界,与那吃人的旧社会,又有何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不过这里的“朱门”是仙山洞府,“冻死骨”是无数如守泉人般在底层挣扎的凡人乃至小妖小修。
他又想到自己。身负“奇点”之秘,怀揣星钥,追寻星晷古道,对抗归墟。这目标何其宏大,仿佛肩负着救世之责。然而,救世?救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是一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吗?这样的世界,即便从归墟中拯救出来,其本质又是否值得拯救?若不能改变这世间的根本规则,救世与否,意义何在?
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拷问着他的道心。他想起聂小倩在兰若寺的坚守,虽力量有限,却尽力护佑一方;想起乔老先生在郭北县的淡泊与学识;想起月牙泉族人面对强权时的无奈与坚韧。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并不美好的世间努力活着。而自己,拥有更强的力量,更神秘的机缘,难道反而要陷入更深的迷茫吗?
不。不能如此。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真正的修行,或许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超脱与力量的强大,更要敢于直面这世间的黑暗与不公,并在认清其真相后,依然保有改变的勇气与决心。救世,不应只是一个空泛的目标,而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守护如月牙泉这般微小的善意与安宁,对抗如金光洞那般恃强凌弱的行径,或许,正是“救世”之路的起点。
念及此处,林曦心中豁然开朗。魂海中那因迷茫而略显沉寂的“奇点”,似乎也感应到他心念的变化,重新焕发出温和而坚定的光芒。道,不仅在星海古途,也在脚下的人间路。知行合一,方为真道。
次日,林曦将木塔族长唤至一旁,取出一枚自己近日用魂力与沙漠中几种特殊矿物炼制的护身玉符,递给他:“族长,此符蕴含我一丝魂力,可抵挡金丹期以下修士的全力一击。若金光洞之人前来生事,可凭此符暂保一时平安。他们若问起,便说此绿洲受一位过路散修庇护,望其自重。”
木塔族长双手颤抖地接过玉符,老泪纵横,又要下拜,被林曦坚决阻止。
“林先生大恩,我月牙泉部族永世不忘!”老人哽咽道。
林曦摇摇头:“安居乐业,本是尔等应得。外力庇护,终非长久之计。族长还须早作打算,或联络周边部落共御外侮,或寻觅更隐秘的安居之所。” 他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真正的“渔”,需要他们自己去争取、去创造。
又在绿洲停留两日,助巴图伤势稳定后,林曦决定离开。他需要继续他的旅程,寻找星晷古道的其他线索,提升实力,以应对未来更大的风浪。而月牙泉的遭遇,让他更加明确,他的道,不应是独善其身的逍遥道,而应是兼济天下的苍生道。或许,这才是对抗归墟那终极“寂灭”的真正力量源泉——生命本身所蕴含的、不屈不挠的、向善而生的意志。
临行前,全族人都出来相送。孩子们送上他们捡拾的最光滑的鹅卵石,妇人们送上新烤的馕饼和肉干。木塔族长拉着林曦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林先生,前路艰险,万望保重!月牙泉,永远欢迎您回来!”
林曦点头,拱手与众人告别。他骑上骆驼,再次走向无垠的沙海。这一次,他的背影少了几分飘渺的仙气,多了几分沉毅的担当。
风沙依旧,前路茫茫。但林曦知道,他心中那盏因拷问而重新拨亮的心灯,将照亮更远的路。不仅是为归途,也是为这世间,那些微小的、却不应被漠视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