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在聊斋当合同工 > 第198章 西出阳关遇故人

第198章 西出阳关遇故人(1 / 2)

离开那片被死寂笼罩的荒芜之地,林曦继续向西跋涉。地势逐渐抬高,空气变得干冷,景色也从中原的郁郁葱葱变为苍凉雄浑的黄土高原与戈壁边缘。天空显得异常高远,蓝得透彻,云朵如同大团的棉絮,低低地悬在天边。风吹过裸露的山脊和干涸的河床,卷起阵阵黄沙,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古老岁月的叹息。

在平凡的旅途中,通过细微的观察与深入的交流,揭示一个地方的历史脉络与人文内核。林曦此刻的旅程,便带有这种色彩。他不再急于赶路,而是放慢脚步,像一个真正的游学者,仔细观察着沿途的风物变迁,聆听着当地人的乡音故事。

数日后,他抵达了一座名为“玉门驿”的边陲小镇。此地已是帝国疆域的西陲,再往西便是茫茫戈壁与传闻中的西域诸国。小镇坐落在一处河谷绿洲中,土黄色的夯土城墙饱经风霜,布满裂痕。城内建筑低矮,多为土坯房,街市上行人大多穿着厚重的羊皮袄,面容被风沙刻上深深的皱纹,眼神却带着边民特有的坚韧与豁达。空气中弥漫着牲口、干草、香料和烤馕的混合气味。驼铃声、马嘶声、以及各种听不懂的异域语言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浓郁的边关风情。

林曦在镇口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悦来客栈”住下。客栈掌柜是个姓李的胖胖中年人,一脸和气生财的模样,操着带浓重口音的官话,对林曦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原书生”十分热情。

“客官这是要出关?”李掌柜一边登记,一边搭话,“这个时节风沙大,可不是好时候啊。客官是寻亲还是做生意?”

林曦微微一笑,含糊道:“游学至此,想见识一下塞外风光。”

“游学?嘿,读书人就是不一样!”李掌柜竖起大拇指,“不过客官可得小心,这西边不太平,戈壁滩上有沙匪,晚上还有……不干净的东西。”他压低声音,做了个鬼祟的表情。

林曦心中一动,顺势问道:“哦?掌柜的可知这西边,可有什么古迹或者特别的地方?晚生对上古轶事颇感兴趣。”

李掌柜闻言,来了精神,一边擦着桌子一边道:“古迹?那可多了去了!往西走百十里,有前朝留下的烽火台,都塌了一半了。再往深处,听说还有更老的古城,叫什么‘白龙堆’‘楼兰’的,早就埋在沙子里了,邪门得很,没人敢去。”他顿了顿,凑近些神秘地说,“特别是最近,听说更西边的沙漠里,晚上有时候会看到鬼火,绿油油的一片,还有人说听到过唱歌的声音,可吓人了!老辈人说,那是古城的冤魂不散哩!”

鬼火?歌声?林曦想起了郭北县醉酒老兵赵老三的话,心中警惕起来。他不动声色地继续打听:“可知具体在哪个方向?”

李掌柜摇摇头:“那可说不好,戈壁滩大得很,方向难辨。不过……”他指了指客栈墙上挂着的一幅简陋的、绘在发黄羊皮上的地图,“客官要是真想找,或许可以问问镇西头的‘老马头’,他年轻时是这一带最好的向导,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稀奇事。不过现在老了,脾气也怪,不一定愿意见人。”

林曦谢过掌柜,要了简单的饭食,在客栈大堂角落坐下,一边吃一边观察。客栈里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有贩运丝绸茶叶的汉人商队,有牵着骆驼、高鼻深目的胡商,有押送物资的军卒,还有几个穿着破旧僧袍的苦行僧。他们谈论着物价、路途、各地的见闻,也夹杂着关于沙漠魔鬼、海市蜃楼的传说。林曦静静听着,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记在心里。

第二天,林曦按照李掌柜的指点,找到了镇西头一座孤零零的土院子。院门虚掩着,院里拴着一匹老迈的骆驼,正在悠闲地反刍。一个须发皆白、脸上布满刀刻般皱纹、眼神却依然锐利的老人,正坐在门槛上,就着一个小火炉烤土豆,手里拿着一把牛角梳,慢悠悠地梳理着骆驼的毛发。这就是老马头。

林曦上前拱手行礼:“老丈请了,晚生林曦,游学至此,听闻老丈熟知西边地理,特来请教。”

老马头抬起眼皮,浑浊却精明的眼睛上下打量了林曦一番,声音沙哑得像磨砂纸:“请教?你们这些读书人,吃饱了撑的,总想往那要命的沙漠里钻。图个啥?”

林曦不以为意,坦然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晚生对西域古道、上古遗迹颇有兴趣,想探寻一番文明的踪迹。”

“文明的踪迹?”老马头嗤笑一声,掰开一个烤熟的土豆,递了一半给林曦,“沙漠里只有黄沙和死人骨头,哪来的文明?年轻人,听我一句劝,回去吧。那地方,不是你们该去的。”

林曦接过土豆,道了谢,在老马头身边的石墩上坐下,也不急着追问,只是慢慢吃着烤得焦香的土豆,看着远处苍茫的天际线。这种不疾不徐的态度,反而让老马头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