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协议条款 扶南战局(1 / 2)

第151章 协议条款 扶南战局

一个时辰之后。

穆文涛匆匆离开了县衙,然后也顾不上休息,带著刚刚商谈出的诸项条件,紧急向日南府而去。

需要向自己的东主,也就是那位岑府尹復命。

陆云则在其走后,回到了书房,思索著刚刚的谈判。

方才整场对话,期间磕磕绊绊,数次发怒衝突,险些不欢而散。

好在互相忍让之后,总算达成了一个大致的协商。

首先,第一条,也就是谈判的最基本要求。

陆云同意接收隆安、均安二县,並承担起整个南靖府乃至於九真郡的南部边防。

抵御扶南国入侵的重任,压在了他的身上。

接著是后续的条件。

第一,作为陆云承担这个职责的补偿,郡城与南靖府,愿意交给他两万边民。

这两万人,可以由陆云在撤回来的日南、九德二府百姓中,自由挑选,安置到隆安、均安二县。

其中青壮,將被编为两县乡勇,作为守护边防的主要力量。

第二,为了帮助陆云恢復隆安、均安二县的生產,以及训练乡勇,儘快组建好边防力量。

郡城与府衙,將拨付给陆云一批足以武装五千人的军备,其中包含一千套甲冑。

此外还將拨粮十万石,银五万两,作为初期的军资。

但下发钱粮军械,只限於这一次。

给了这次后,居风县的一切开支,郡城与府衙將不再承担,都由陆云自己想办法解决。

毕竟岑铭正等人,是想借扶南国的手,来消耗陆云的实力。

而不是想要扶持陆云,帮他壮大势力的。

眼下给出的这些条件,只不过是为了让陆云能接受这个条件,给出的饵料罢了。

既然是饵料,那必然不会太多。

眼下能给出的诸多条件,就已经是极限了。

第三,陆云抵御扶南国入侵的界限,仅限於万人规模以內的军队。

一万人以內的蛮军,居风县需自己解决,郡城与府衙不会给予援助。

但超过一万人,二者便需要派出援军。

这个条件倒也合理。

现如今,郡城对於陆云实力的估算,只局限於他在居风县训练的四千兵马,以及在大山中通过討伐蛮夷,可能建立起了一个基地。

但上述势力,居风县只有两万人。

其中青壮基本都已参军,练成了一千奋威军,三千半兵半农的乡勇。

而大山中的那块基地,按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开闢才不过两年。

至於陆云向山中迁徙的移民,郡城当然不可能全部查明,只知道挺多的。

可能有个数万

但就算有三四万人又怎样

山中贫困,蛮荒凶险。

按照九真郡自己过往的开荒经验估算,这几万人,最后怕是得折进去一半。

並且两年时间,山里面可能连座城池都没建好。

越国官场那些贪腐横行的虫豸,是理解不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政权,能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建设力量的。

也不知道有著炼矿术以及铜矿在,陆云的財政能力有多么的强大。

更不了解,紫阳道已经彻底的投靠了他,並带来了数万信眾的移民,让山中人口实现了翻倍。

所以在郡城眼中,陆云掌握的人口,包含大山基地在內,应该是在三到五万人之间。

拥有的兵力,大致在六七千人左右。

这份实力,確实不弱了。

正常情况下,依託城防,足以挡住万人左右的蛮军入侵。

但应对数万军队的进攻,便远超其能力范畴了。

哪怕是郡城,如今为了挡住扶南国的倾国之军,那也是动员了万余南征军与郡兵精锐,並配合地方府县兵及乡勇,合计两万余人。

才在日南、九德二府,与扶南国大军僵持。

有著这个正在进行的战爭作为例子,郡城自然也不会指望靠著陆云这么几千人,就挡住扶南国的几万大军。

不过自景和二十五年正月初,扶南国聚集大军北寇以来,到如今景和二十六年五月中旬,这场战爭已持续了將近一年半之久。

一年半的战爭,郡城这边,固然耗费极大。

为了维持整个南部战线,每年都要费百万军餉。

这笔巨大支出,严重拖垮了郡城的財政,导致郡城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弃边缩防,直接放弃了四个府的地盘。

损失可谓惨重。

可郡城不好过,扶南国也没得意到哪去。

扶南国仅有数十万人口,领地又多是原始森林,少有耕地,治下之民大多以部族聚居,平日渔猎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