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剧本的适用性,苏念唐特意邀请了邻市实验小学的李老师和几位资深班主任,前来小镇进行试玩指导。试玩当天,二十名小学生身着迷你版唐装,化身小小制香师,兴致勃勃地开启了研学之旅。
“哇,这个香料瓶子好可爱!”“这个香牌摸起来好光滑,还能刻上自己的名字吗?”孩子们刚拿到道具,就兴奋地议论起来。在“识香”环节,当老师拿出安息香标本,讲解它来自西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长安时,有个小男孩好奇地举手问道:“老师,丝绸之路是不是就是课本里讲的,古代商人运送货物的路?安息香是不是就是商人用骆驼运过来的?”
老师笑着点头,补充道:“没错,丝绸之路不仅运送香料,还运送丝绸、瓷器等货物,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你们手中的安息香,就是当年西域商人,骑着骆驼,历经千辛万苦,运到长安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本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在实物和讲解的结合下,变得生动易懂。
在“制香”环节,孩子们分组围坐在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晒干的桂花、薰衣草、艾草等香料,小心翼翼地装入棉布袋中,再系上漂亮的丝带,制作属于自己的香包。有个小女孩不小心将香料洒在了桌上,旁边的小男孩立刻主动帮她收拾,两人互相配合,很快就完成了香包的制作。“我们合作完成的香包,香气一定更好闻!”小女孩笑着说道,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在“传香”环节,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香包,主动走向小镇的游客,鼓起勇气介绍道:“阿姨,这是我自己做的桂花香包,桂花是唐代很受欢迎的香料,闻起来香香的,还能驱虫呢!”“叔叔,你知道吗?这个香包里面的艾草,在古代不仅能做香料,还能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游客们纷纷接过香包,夸赞孩子们能干,还耐心地听他们讲解香文化知识,有的游客还主动向孩子们提问,现场互动十分热烈。
试玩结束后,李老师拉着苏念唐的手,激动地说:“苏老师,太感谢你们了!这个研学剧本太适合孩子们了,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香文化的基础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感受到了传统香文化的魅力。我们学校已经决定,将这里定为长期的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以后会组织更多的孩子来这里体验。”
参与试玩的孩子们,也围着苏念唐,七嘴八舌地说道:“苏老师,这个剧本太好玩了,我下次还要来!”“我学会了制作香包,还知道了很多香料的名字,回去要讲给爸爸妈妈听!”“我最喜欢‘辨香’环节,就像玩猜谜游戏一样,特别有意思!”
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苏念唐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套“香文化研学剧本”的成功,不仅是对香文化传播方式的又一次创新,更是为传统香文化的传承,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随后,苏念唐又联合本地的几所高校,成立了“香文化研学课程研发小组”,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打造了三个版本的研学剧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趣味启蒙版”,重点以动手体验和趣味识香为主;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知识拓展版”,增加了香文化历史知识点和简单的制香技艺讲解;针对高中的“深度探究版”,融入了香文化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的关联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同时,苏念唐还在盛唐小镇打造了专门的“青少年香文化研学基地”,配备了专业的研学导师和完善的体验设施,设置了“识香区、辨香区、制香区、传香区”四个功能区域,让孩子们能够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香文化。研学基地还与周边的中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出了“一日研学”“周末研学”“假期研学”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消息传开后,周边城市的中小学纷纷慕名而来,盛唐小镇的青少年研学活动,很快就火爆起来。每到周末和假期,研学基地里就挤满了前来体验的孩子们,他们身着唐装,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启一场场香韵之旅,或识香辨香,或制香传香,或聆听香文化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千年香韵的魅力。
苏合香看着孩子们认真制香、积极提问的模样,欣慰地对苏念唐说:“念唐,你做得很好。传承香文化,不仅要让成年人了解和喜爱,更要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和感受。你用这种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走进香文化,记住香文化,这才是最有效的传承。”
苏念唐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香文化的传承之路,漫长而遥远,但只要能让更多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就与香文化结缘,让千年雅韵浸润童心,那么这份传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未来,她还会继续打磨研学剧本,丰富研学课程内容,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香文化的世界,成为传统香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长安十二香”的千年雅韵,在新一代的手中,继续流转、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