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回过神,接过清茶,轻轻抿了一口:“是啊,想起了当年为贵妃调制‘牡丹香’的日子。那时的长安,香飘满街,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对香有着极深的喜爱。这种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融入生活的。我想把这种感觉写进通史里,让后人也能感受到盛唐香文化的繁华与魅力。”
萧策在她身边坐下,看着她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盛唐的眷恋和对香文化的热爱。“你写得很好。”他轻声说道,“我整理资料时发现,盛唐的香文化之所以能达到鼎盛,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大量的西域香料涌入长安,为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都对香有着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独特的香文化氛围。”
苏合香点点头,萧策的话让她深受启发。她在文中补充道:“盛唐香文化的鼎盛,既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精神文明繁荣的体现。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异域的香料,更带来了不同地域的香文化,这些香文化与中原传统香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盛唐香文化……”
就在苏合香和萧策为通史忙碌的时候,阿罗憾也带着一份厚厚的资料来到了博物馆。他已是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眼中依旧闪烁着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对香文化的热爱。“合香,萧策,我听说你们要编写《中华香文化通史》,特意把我这些年收集的西域香料资料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帮上忙。”阿罗憾将资料递给苏合香,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苏合香接过资料,心中满是感激。阿罗憾在盛唐时就是西域有名的香商,对西域的香料产地、贸易路线、香文化习俗都了如指掌。这些年,他虽然一直在经营跨境贸易,但始终没有忘记对香文化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西域香文化资料。
“阿罗憾,太感谢你了!”苏合香翻开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西域各种香料的特性、产地、贸易情况,还有西域各国的香文化习俗,甚至还有一些失传已久的西域香方。这些资料,对于编写“丝绸之路与香文化交流”这一章,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阿罗憾摆摆手,笑着说道:“我们都是为了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不必言谢。想当年,我把西域的香料带到长安,与中原的香料相互交换,看着两种不同的香文化在长安交融碰撞,那种感觉,真是奇妙。现在,能把这些经历和资料写进通史里,让更多人了解丝绸之路与香文化的渊源,我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有了阿罗憾的资料支持,苏合香的编写工作更加顺利。她将西域香文化与中原香文化的交流融合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通史的各个章节中,展现了中华香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特点。
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去春来,夏尽秋至。苏合香的书桌前,堆积的史料越来越多,撰写的手稿也越来越厚。她的身体时好时坏,但只要拿起笔,她就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疲惫,眼中只有对香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萧策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为她端茶倒水,整理资料,在她疲惫时,为她弹奏一曲悠扬的古琴;在她困惑时,与她一起探讨交流。
这天,苏合香终于完成了《中华香文化通史》的开篇章节——《盛唐香事:一个调香师的亲历记》。她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盛开的玉兰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萧策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辛苦了,合香。”
苏合香靠在他的怀里,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不辛苦。能把盛唐的香事写下来,能为中华香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我心里高兴。接下来,还有很多章节要写,但我有信心,一定能把这部通史编写好。”
萧策低头,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无比坚定。他知道,这部《中华香文化通史》,不仅是苏合香一生心血的结晶,更是一部跨越千年的香文化史诗。它将承载着中华香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香、喜爱香,让中华香韵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淌不息。
窗外的阳光正好,玉兰花的香气与书桌前的墨香、香薰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韵味,是盛唐的繁华,是现代的复兴,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