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雕花窗,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合香正坐在茶室里,细细打磨一块沉香木——这是岭南产地刚送来的新料,纹理如流云,还带着雨林湿润的气息。萧策坐在一旁,翻看着一本泛黄的唐代兵书,偶尔抬头,目光落在妻子专注的侧脸上,便会漾起温柔的笑意。
“苏老师,萧先生,打扰了。”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茶室的宁静。
苏合香放下手中的刻刀,抬头望去,只见一男一女两位陌生人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几位扛着摄像机、提着三脚架的工作人员。为首的男子约莫四十岁,穿着简单的休闲装,眼神里满是真诚与期待;女子二十多岁,手里捧着一个笔记本,正好奇地打量着茶室里的陈设——唐代的青铜香炉、仿古的香篆、墙上挂着的《香经》手卷,每一件都让她眼中放光。
“我是纪录片导演陈默,这是我的助理小周。”男子走上前,礼貌地伸出手,“我们是‘大国匠心’纪录片团队的,想来和您谈一谈,拍摄一部关于‘长安十二香’的纪录片,名字暂定为《香越千年》。”
苏合香起身与他握手,指尖还残留着沉香的微凉气息:“陈导演请坐。不知你们为何会想拍摄‘长安十二香’?”
“是这样的,”陈默在茶桌旁坐下,小周立刻翻开笔记本,“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前阵子看到‘长安十二香’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了解到您从盛唐穿越而来,复原香品、传承香文化的故事,深受触动。我们觉得,‘长安十二香’不仅是一种香气,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的绝佳样本。我们希望通过镜头,把这份香气记忆打捞起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香文化的魅力。”
萧策合上兵书,端起茶壶为陈默倒了杯茶:“拍摄纪录片并非易事,‘长安十二香’的故事,牵扯到盛唐的宫廷、战乱、贸易,还有现代的传承与创新,线索很多。”
“我们知道难度很大,所以才特意来请教您。”陈默喝了口茶,语气愈发恳切,“我们不想拍一部简单的科普片,而是想以‘香气’为线索,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既有盛唐的风云变幻,也有当代传承的温度。我们希望能跟随您和家人,去岭南的沉香产地、西域的香神祠遗址,去西安的古城墙下、博物馆的展厅里,真实记录‘长安十二香’的前世今生。萧先生,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听到您讲述盛唐时期,香文化在军事中的应用,那一定是一段很动人的故事。”
苏合香看着陈默眼中的热忱,心中不由得一动。她想起自己刚到现代时,对香文化的传承曾有过迷茫,是一步步的坚持,才让“长安十二香”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如果能通过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香文化的历史与内涵,让这份千年香气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陈导演,你的想法很好。”苏合香微微点头,“‘长安十二香’的每一种香,都藏着一段故事,藏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我愿意配合你们拍摄,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太好了!”陈默激动地站起身,“感谢苏老师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拍好这部纪录片,不辜负您的期望。”
萧策看着妻子眼中的光芒,笑着补充道:“拍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开口。我也很乐意把盛唐的故事,把‘行军香’在战场上的那些经历,通过镜头分享给大家。”
接下来的几天,纪录片团队便在博物馆里安营扎寨,开始了前期的拍摄准备。他们拍摄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苏合香在盛唐使用过的青铜香炉,炉身上还留着当年潼关战场上被流箭击中的凹痕;复原的“长安十二香”香品,十二只琉璃瓶整齐排列,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还有那些泛黄的《香经》手稿,上面的字迹是苏合香根据记忆一点点誊写下来的。
苏合香则像往常一样,在传习基地给学员们上课,演示唐代制香技艺。她手持香篆,将沉香粉细细填入篆模,动作优雅而娴熟,仿佛从盛唐穿越而来的调香师。摄像机镜头紧紧跟随着她的双手,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指尖的力度、眼神的专注,都被精准地记录下来。
“制香如做人,心要静,气要和。”苏合香一边将填好香粉的篆模轻轻提起,一幅完整的缠枝莲香纹便出现在香灰上,一边对学员们说,“就像这‘长安十二香’中的沉香,要经过百年的沉淀,才能散发出醇厚绵长的香气;做人也一样,要经过岁月的打磨,才能拥有沉稳的心境。”
学员们认真地听着,手中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操作着。摄像机的镜头在他们之间切换,记录下传承的温度。小周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笔记本上写满了苏合香的话语,还有对每一个制香步骤的详细描述。
一周后,拍摄正式进入外景阶段。第一站,便是岭南的沉香产地。
苏合香、萧策、苏念唐一家,带着纪录片团队,登上了前往岭南的飞机。飞机起飞时,苏合香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一千多年前,她在盛唐时所用的沉香,便是从岭南通过水路运往长安,路途遥远,历尽艰辛;而如今,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抵达这片盛产沉香的土地。
岭南的沉香产地位于深山之中,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很久,才抵达目的地。这里群山环抱,空气湿润,弥漫着淡淡的沉香气息。当地的沉香匠人早已在山脚下等候,见到苏合香一行,热情地迎了上来。
“苏老师,欢迎来到我们沉香村!”领头的老匠人姓林,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双手却异常灵活——那是常年与沉香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林师傅,辛苦你了。”苏合香笑着回应。
林师傅带着大家走进深山,山路两旁,种满了沉香树。“这些沉香树,都是我们祖辈种下的,有些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林师傅指着一棵树干上有明显刀痕的沉香树说,“要想得到沉香,就必须在树上开香门,让它受伤,分泌出树脂,经过多年的沉淀,才能形成沉香。这过程,就像人在逆境中成长,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变得更加醇厚。”
纪录片团队的摄像机镜头,紧紧跟随着林师傅的身影,记录下沉香树的生长环境,记录下开香门、采沉香的全过程。苏合香在一旁讲解着:“盛唐时期,岭南的沉香是贡品,每年都要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宫廷里用的沉香,都是像这样经过百年沉淀的上等好料,香气醇厚,能宁心安神,所以才会被选为朝堂议事时的御用香。”
萧策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沉香树,想起了盛唐时的场景:“当年我在岭南领兵驻守时,也曾见过沉香的开采。那时,沉香不仅是宫廷用香,还是重要的贸易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南亚、中东等地。很多胡商就是因为沉香贸易,才来到长安,带来了西域的香料,也带走了中原的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