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 第149章 故影寻香,旧隙生波

第149章 故影寻香,旧隙生波(1 / 2)

秋阳透过“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雕花窗棂,在展柜上洒下细碎的金斑。玻璃展柜里,十二只青釉香盒整齐排列,盒面分别镌刻着“沉香”“麝香”“郁金香”等篆字,盒中盛放的“长安十二香”正缓缓释放着清浅香气,与馆内游客轻声的赞叹交织成一幅安宁的画面。

萧策身着素色棉麻唐装,袖口绣着暗纹祥云,正站在“行军香”展柜前,为几位年轻游客讲解:“此香在盛唐时多用于军旅,除驱蚊防虫、夜间引路外,其香气还能稳定军心。当年安史之乱,我率军驻守洛阳城外,便是靠苏合香制的这‘行军香’,让士兵在湿热的雨季少受蚊虫侵扰,也在夜袭时借香气辨别方位,避免了数次迷路危机。”

游客们听得入神,有人举起相机拍摄展柜中的香丸,快门声轻响。萧策目光温和,指尖轻轻拂过展柜玻璃,仿佛能透过这现代的屏障,触碰到盛唐战场上那缕伴随他冲锋陷阵的香气。不远处,苏合香正坐在茶席旁,为几位年长的文化研究者冲泡香茶。她今日穿了件浅杏色旗袍,领口处别着一枚小巧的玉佩——正是那枚伴随她穿越时空的古玉,如今玉佩光泽温润,已少了几分盛唐时的凌厉,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这‘安神香’泡的茶,入口竟有清甜回甘,”一位白发老者放下茶杯,眼中满是赞叹,“苏馆长,您不仅复原了唐代制香技艺,还能将香与茶融合得如此巧妙,实在难得。”

苏合香浅笑点头,抬手将鬓边一缕碎发别到耳后:“唐代《香乘》中记载‘香茶同源,皆可养性’,我不过是依着古籍中的零星记载,略作尝试。这‘安神香’本就有舒缓心绪之效,与绿茶搭配,既能凸显茶香,又能让香韵更显绵长。”

她说话时,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萧策的方向,恰好与他望过来的眼神相撞。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懂了彼此眼中的暖意。自萧策从时空裂缝中被寻回,在现代康复、适应,再到如今成为博物馆的文化顾问,已有五年光阴。这五年里,他们一同复原香料、整理史料、接待游客,将盛唐香文化一点点从历史尘埃中拾起,酿成了如今安稳的生活。

就在这时,博物馆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位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对着检票员皱眉:“我预约了今天的参观,为何不让我进?”他身旁跟着两个身材高大的保镖,神情严肃,与博物馆的雅致氛围格格不入。

检票员面露难色:“先生,您的预约信息显示已经取消了,系统里没有您的登记记录。”

“取消?”中年男人声调微扬,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烫金名片,递了过去,“我是杨国梁,‘梁氏集团’的董事长。三天前我就让秘书预约了今天的VIp参观,怎么会取消?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杨国梁”三个字入耳,苏合香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她抬眼望去,只见那中年男人眉眼间竟有几分与盛唐时的杨国忠相似的轮廓——同样的窄眼、高鼻,连说话时微微挑眉的神态,都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倨傲。萧策也察觉到了异常,快步走了过来,站在苏合香身侧,目光沉静地看向杨国梁。

杨国梁显然也注意到了他们,视线在苏合香和萧策身上扫过,最后落在苏合香领口的玉佩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径直走过来,伸出手:“想必这位就是苏合香馆长吧?久仰大名。我是杨国梁,算是……与盛唐有些渊源的人。”

苏合香没有立刻伸手,只是淡淡开口:“杨先生,我们博物馆的VIp预约需要提前一周确认,且需提供详细的参观目的。如果您的秘书确实预约过,或许是沟通上出了差错。不过今日馆内有常规参观团,若您不介意,可随团参观,若想VIp服务,还请重新预约。”

她的话不卑不亢,既表明了规则,也给了对方台阶。可杨国梁却收回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苏馆长倒是公事公办。不过我今日来,可不是为了普通的参观。我听说,您这里藏着‘长安十二香’的完整配方,还有当年从盛唐带回来的香料样本?”

这话一出,周围的游客都安静下来,目光纷纷投向这边。苏合香心中一凛——“长安十二香”的配方她从未对外公开,仅在学术研讨会上分享过部分工艺,香料样本更是珍藏在博物馆的地下库房,除了她和萧策,只有两位资深研究员能接触到。杨国梁能知道这些,显然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萧策上前一步,挡在苏合香身前,语气冷了几分:“杨先生,‘长安十二香’是传统文化遗产,其配方和样本属于博物馆所有,旨在传承文化,而非用于商业用途。您如此关心这些,不知是何用意?”

杨国梁眼中的笑意淡去,语气也沉了下来:“萧先生倒是护着苏馆长。不过我与‘长安十二香’的渊源,恐怕比你们想象的要深。我祖上,正是盛唐时的杨国忠。”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游客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低声讨论着“杨国忠”这个历史人物。苏合香握着玉佩的手指微微收紧,玉佩的冰凉触感让她保持着冷静:“杨先生,祖上的身份不能代表什么。杨国忠在盛唐的功过,历史已有定论,而‘长安十二香’是属于整个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个人家族无关。”

“无关?”杨国梁冷笑一声,从保镖手中拿过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放着一枚残破的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杨国忠府”四个字,“这是我家族流传下来的令牌,当年杨国忠府中的制香匠人,也曾参与过‘长安十二香’的早期制作。若不是苏馆长运气好,穿越到盛唐得到了《香经》,这‘长安十二香’的复原,轮不到外人来做。”

他口中的“外人”,显然是在暗指苏合香和萧策。萧策脸色微沉,正要开口反驳,却被苏合香拉住。她看着杨国梁,语气平静却带着坚定:“杨先生,制香讲究的是匠心与传承,而非血缘。当年盛唐的制香匠人,是为了让香文化滋养民生,而非为了某一个家族的私利。我复原‘长安十二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唐代的香文化,而非为了个人占有。若您对香文化感兴趣,我很乐意与您探讨,但若是为了争夺配方,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杨国梁盯着苏合香看了许久,突然笑了:“苏馆长倒是伶牙俐齿。不过我既然来了,就不会空手而归。我知道,‘长安十二香’中有几种香料的现代培育技术,只有您掌握着。我‘梁氏集团’愿意出资十亿,与您合作,独家代理‘长安十二香’的衍生品开发。您开个价,或者我们可以谈股份分配,如何?”

他一边说,一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合作协议,推到苏合香面前。协议上“十亿”的数字格外醒目,旁边还有“独家代理”“配方保密”等条款。周围的游客都看呆了,有人小声感叹“十亿啊”,也有人摇头,觉得这种商业合作与博物馆的文化定位格格不入。

苏合香没有看那份协议,只是看着杨国梁:“杨先生,我想您误会了。‘盛唐香文化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长安十二香’的衍生品开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香文化,而非盈利。所有收入,都会用于博物馆的维护、香文化研究以及传统制香工艺的传承。所以,您的合作提议,我不能接受。”

“不能接受?”杨国梁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他收起协议,眼神锐利如刀,“苏馆长,您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知道您和萧先生的来历不简单,尤其是萧先生,一个‘从古代来的人’,在现代没有身份档案,没有亲属关系。若是我向有关部门举报,说您这里藏着‘身份不明’的人,您觉得博物馆还能安稳运营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