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长安,西市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路,合香居后院的温室前已围满了人。竹制框架上蒙着的西域油纸,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光,隐约能看到里面淡紫色的丁香花团,清甜的香气顺着通风口飘出来,引得围观百姓频频驻足。
“这就是能让花儿提前开的‘温室’?竟真有这般神奇!”
“听说苏姑娘用这法子,让五月才开的丁香现在就绽放了,还制成了新香,昨日我家娘子去买,早就卖空了!”
人群中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小桃守在温室门口,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笑着解释:“大家莫急,‘丁香香’每日都会新制,想参观温室的也请排队,姑娘说了,今日会亲自给大家讲解这温室的道理。”
话音刚落,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见苏合香身着淡青色襦裙,手持一卷图纸走出,身后跟着两名捧着香料样品的学徒。她走到温室前,先向众人躬身行礼,才开口道:“多谢各位乡亲厚爱。这温室并非什么仙法,不过是利用油纸聚光保暖,再用竹筒通风调温,让花儿在适宜的环境里提前生长。就像冬日里把花移到暖阁,只是这法子能让更多花儿受益罢了。”
说着,她掀开温室一侧的油纸,邀请几位百姓上前查看:“大家请看,这里的土是掺了草木灰的,能保水又透气;墙角的陶罐装着清水,能让室内保持湿润。花儿和人一样,只要温度、湿度合适,自然能长得好、开得早。”
百姓们好奇地伸手触摸土壤,又凑近闻着花香,纷纷点头称奇。一位老农感慨道:“苏姑娘真是聪慧!我们种庄稼总盼着天公作美,若也能用这法子,岂不是年年都能丰收?”
苏合香眼前一亮,老农的话倒给了她启发:“老伯说得是。这温室不仅能养花,若改良一番,冬日里种些青菜、育苗,确实能让作物生长得更好。只是眼下我精力有限,先把香料的事做好,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试试这农耕的法子。”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禁军的仪仗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只见唐玄宗在高力士和萧策的陪同下,笑着走来:“苏姑娘今日倒是热闹,朕也来凑凑热闹,听听这温室的道理。”
苏合香连忙率众行礼,唐玄宗摆摆手,径直走向温室:“朕昨日听闻百姓都来合香居看新鲜,今日特意来瞧瞧。这丁香开得甚好,比御苑里的还要精神。”
“陛下谬赞。”苏合香跟在一旁,详细讲解温室的构造,“臣女已将温室的建造方法写成图纸,昨日已交给御苑工匠,若陛下喜欢,御苑日后也能四季有花。”
唐玄宗接过图纸,翻看片刻,对高力士道:“此法甚好,既实用又新奇,可传令下去,让工部研究改良,若能用于农耕,也是百姓之福。”
高力士连忙应下。萧策站在一旁,目光始终落在苏合香身上,见她应对得体,眼中满是赞许。待唐玄宗参观完温室,萧策趁机上前低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关于安禄山的动向……”
唐玄宗脸色微变,对苏合香道:“苏姑娘,朕与萧将军去前厅议事,你先忙吧。”
苏合香点头应下,看着三人走进前厅,心中不由得担忧起来。昨日杨国忠虽被打入天牢,但安禄山手握重兵,若真要叛乱,长安的安危仍悬于一线。
前厅内,萧策将最新查到的情报呈给唐玄宗:“陛下,安禄山已在范阳集结了十五万大军,还暗中联络了奚族、契丹族的部落,似有联合叛乱之意。臣已加强了长安周边的防卫,但兵力仍显不足,恳请陛下速调边军回援。”
唐玄宗看着情报,手指微微颤抖:“安禄山……朕待他不薄,他为何还要谋反?”
高力士在一旁低声道:“陛下,如今杨国忠已被关押,安禄山没了内应,却仍敢集结兵力,可见其野心不小。萧将军所言极是,若不尽快调兵,恐会错失良机。”
唐玄宗沉默良久,终于下令:“传朕旨意,调陇右、河西两地边军各三万,火速驰援长安;命萧策为兵马大元帅,统领京畿所有禁军,严密监视安禄山的动向,若他敢轻举妄动,即刻出兵镇压!”
萧策躬身领旨,心中松了口气。待唐玄宗离开后,他快步走出前厅,见苏合香正站在温室前,眉头紧锁,便走上前道:“陛下已下令调兵,长安的防卫会尽快加强,你不必过于担心。”
苏合香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忧虑:“可安禄山的兵力远超我们,若他真的叛乱,长安能守住吗?还有,杨国忠虽被关押,他的党羽仍在朝中,若暗中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点我已有安排。”萧策道,“我已派人监视杨国忠的党羽,若有异动,立刻抓捕。至于安禄山,边军预计十日内能抵达长安,只要我们撑过这十日,便能与他抗衡。”
苏合香点头,忽然想起一事:“对了,我昨日在整理《香经》时,发现‘丁香香’不仅能安神,还能驱蚊避虫。如今夏日将至,军营中蚊虫繁多,容易滋生疫病,我可多制些‘丁香香’和驱蚊香包,送到军营中,也能帮士兵们减少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