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儿早已在岸边等候,见苏合香来了,连忙迎上去:“苏掌柜,你可来了!主办方已经把香案准备好了,就在主帐篷旁边。”
苏合香跟着李婉儿来到主帐篷旁,只见一张红木香案上摆放着香炉、香插和青瓷瓶,旁边还放着几张矮凳,供文人们坐下品香。她将“墨韵香”放在香案上,打开一瓶,用小勺取了少量香粉放入香炉中,点燃后,淡淡的墨香很快弥漫开来。
“好香!”正在附近赏景的几位文人被香气吸引,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位身穿青衫、面容儒雅的文人拿起青瓷瓶,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香氛,忍不住赞叹:“此香清雅不俗,既有墨香的厚重,又有兰草的雅致,真是难得的好香!不知掌柜如何想到用墨来调香?”
苏合香笑着回答:“文人以墨为伴,墨香是书卷气的象征。我想,用墨香做香氛,既能贴合雅集的氛围,又能让各位先生在吟诗作对时更有灵感。这款香名叫‘墨韵香’,还请各位先生多多指教。”
“墨韵香?好名字!好意境!”青衫文人连连点头,“我是王维,不知掌柜如何称呼?”
苏合香心中一喜——王维可是唐代着名的诗人,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见到他。“原来是王大人,久仰大名!我叫苏合香,是‘合香居’的掌柜。”
王维听说过“合香居”的名字,之前还听朋友提起过“合香居”的茴香香丸和薄荷香包,没想到掌柜竟是如此年轻的女子。他忍不住对“墨韵香”又多了几分欣赏:“苏掌柜不仅调香技艺高超,还颇有创意。此香与曲江雅集的氛围相得益彰,若是能有诗句相配,就更完美了。”
说罢,王维让人拿来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墨香伴兰韵,曲江流雅风”十个字。字迹苍劲有力,又不失雅致,与“墨韵香”的意境相得益彰。
其他文人也纷纷称赞,有的为“墨韵香”题诗,有的则向苏合香询问香氛的制作方法。苏合香一一解答,还拿出少量“墨韵香”分给大家,让他们带回品尝。一时间,“墨韵香”成为了雅集上的焦点,几乎所有文人都在谈论这款独特的香氛。
雅集过半时,主办方的负责人特意找到苏合香,对她表示感谢:“苏掌柜,‘墨韵香’深受各位先生喜爱,真是多亏了你。这是给你的赏赐,还请收下。”说罢,递过来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五十两银子和一块玉佩。
苏合香接过锦盒,连忙道谢。她知道,这次雅集不仅让“墨韵香”出了名,更让“合香居”在长安文人圈站稳了脚跟。未来,“合香居”的发展定会更上一层楼。
夕阳西下时,雅集结束。苏合香带着学徒们乘坐马车返回西市,一路上,她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穿越到盛唐时的迷茫,再看看现在的生活,不禁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只是她在盛唐的一个新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但她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仅能让“合香居”成为长安最有名的香料铺,还能找到“长安十二香”,找到回家的路。
回到“合香居”时,铺子已经关门了。阿罗憾正在门口等候,见苏合香回来,连忙迎上去:“怎么样?雅集还顺利吗?”
苏合香笑着拿出王维的题诗和赏赐的锦盒:“非常顺利!‘墨韵香’深受文人们喜爱,王维先生还为‘合香居’题了诗呢。以后,咱们‘合香居’的名气可要传遍长安了!”
阿罗憾接过题诗,仔细看了看,忍不住赞叹:“王维的诗可是千金难求,你这一趟真是没白去。走,我让后厨煮了庆功酒,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苏合香点点头,跟着阿罗憾走进铺子。调香室里,“墨韵香”的香气还未散去,混合着酒香,闻着就让人心情愉悦。她知道,属于“合香居”的传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