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战术。”李慕白补充,“以往的阵地防御、飞剑对攻、阵法协同,在高速机动、三维立体的空战中,大部分已经失效。我们需要全新的空战战术手册。”
一场围绕“新装备、新通讯、新战术”的作战体系革新,迅速在龙吟阁内部展开。
苏青竹带领技术团队,借鉴“千里眼”阵列的部分技术,开发出了小型化的“神念同步阵列”。每个突击小队成员配备一个核心符牌,通过队长的主符牌进行链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近乎零延迟的意念交流,共享简单的战场态势感知。虽然比不上“千里眼”那种全局视野,但对于小队级别的协同,已经足够颠覆性。
陈醒、赵铭,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战堂长老,则被拉到了一起,负责捣鼓那本要命的“空战战术手册(初版)”。
过程那叫一个热闹。
陈醒主张“猪突猛进”流:“要啥复杂战术?看见敌人,冲上去,围住了,乱刀砍死!简单!高效!符合老子美学!”
赵铭则推崇“猥琐流”:“屁!你以为都跟你似的皮糙肉厚?应该利用速度和机动性,打了就跑,放风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才是王道!”
一位老成持重的长老试图引入传统阵法思想:“或可参考‘三才阵’、‘五行轮转’之妙,于空中布设……”
陈醒和赵铭异口同声:“太复杂!空中瞬息万变,哪有时间摆阵型?!”
几个人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李慕白拍板,采取了“博采众长,实践检验”的原则,先弄出几个基础模板:比如用于快速接敌的“锋矢突击阵”,用于缠斗和掩护的“双机编队战术”,以及用于撤退和转移的“交叉掩护流程”。
当韩铁、林云等人拿到那本还散发着墨香(夹杂着陈醒的唾沫星子和赵铭的瓜子味)的《空战战术手册(初版)》,以及那套小巧的“神念同步阵列”符牌时,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的训练,画风陡然一变。
空中不再是一窝蜂的乱窜,而是开始出现了有模有样的编队飞行。队长通过神念链接,可以瞬间将指令同步给所有队员。
“一队!锋矢阵!目标三点钟方向,梯次突击!”
“二队双机编队,左翼牵制!”
“三队高空警戒,随时支援!”
虽然动作依旧有些僵硬,配合也远谈不上行云流水,偶尔还是会出现韩铁差点撞上林云,或者某个队员理解错指令、飞反了方向的乌龙事件,但整体的协同性和作战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利用“烛龙”推进器的机动性进行战术规避,如何与地面的“烽火台”进行火力协同,甚至尝试着用“承影”飞剑构建小范围的交叉火力网。
一种全新的、立体的、高速的作战模式,正在这群年轻修士和他们的新装备磨合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成型。
赵铭看着天空中那逐渐变得有章法的训练场景,摸着下巴,难得正经地评价道:“有点意思了哈!虽然还是群菜鸟,但总算有点‘军队’的样子,不再是街头打群架了。”
陈醒也难得地没有抬杠,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等这帮小子真正练出来了,老子倒要看看,那帮铁疙瘩还怎么嚣张!”
龙吟阁的战争机器,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自我革新与升级。从单兵装备,到小队战术,再到整个作战理念,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然拉开序幕。而这支初生的空中力量,必将在这场关乎存亡的战争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