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辅节点:通常由经过特殊改造的浮空舟或潜航法器搭载,负责对固定节点之间的广袤区域进行流动性扫描,填补数据空白,并对异常信号进行追踪和细化探测。
隐匿式微型节点:这是技术上的最大突破。它们只有拳头大小,外壳采用仿生或环境拟态材料,能量源是高效聚灵阵结合微型灵能电池,能够自主运行数十年。它们将被秘密投放在那些未经许可的、危险的或敏感的区域,如其他宗门的禁地、妖兽盘踞的险境、乃至魔道势力的边缘地带。它们负责收集最基础、最广泛的背景灵子密度和波动数据,是监测网的神经末梢。
所有节点采集的数据,都将通过加密的、多频段的灵波通讯链路,实时传回龙吟阁砺锋谷的“灵潮监测中心”。那里,一台耗资巨大、日夜不停运转的巨型“灵脑”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它将负责处理海量数据,构建并实时更新全球灵子潮汐的动态模型。
苏青竹也参与到了监测网的建设中,她负责根据上古骨片的记载,结合地理堪舆古籍,推算出那些在“灵潮”周期中可能反应最敏感、变化最剧烈的“关键监测区”,为节点的布设提供理论指导。
楚风、赵明、孙焱等一批最优秀的年轻弟子被选拔出来,组成了一支支特殊的“布设小队”。他们经历了严格的培训,不仅要掌握监测节点的安装、调试和基础维护,更要学习野外生存、伪装、情报收集以及危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他们将是这张无形巨网的实际编织者。
第一批固定式主节点,在与龙吟阁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盟友宗门境内顺利建立。当第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清晰稳定的灵子潮汐数据流汇入监测中心时,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激动。光幕上,代表龙吟阁及其周边区域的那一小块地图被点亮,上面开始浮现出细微的、实时变化的灵子流动图谱。
随后,搭载移动式辅节点的浮空舟悄然升空,驶向更遥远的未知之地。而如同种子般的大量微型节点,则由布设小队们,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带向四面八方。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布设小队在蛮荒雨林中遭遇了恐怖的上古异种,几乎全军覆没,仅有重伤的队长带回了宝贵的、记录了异种能量场特征的数据。
有移动节点在跨越无尽海时,遭遇了极端灵力气象,失去联系。
有秘密投放的微型节点,被某个敏感宗门的巡逻队发现,引发了外交纠纷,龙吟阁不得不付出一定代价将其赎回,并矢口否认其监测功能,只说是“失控的勘探法器”。
但困难和牺牲没有阻止网络的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幕上被点亮的区域越来越多,如同在黑暗的宇宙中,一颗颗星辰被逐渐点燃。从东海的惊涛到西域的黄沙,从北境的冰川到南疆的密林,无数细微的数据跨越千山万水,汇聚到砺锋谷,汇入那台日益强大的“灵脑”之中。
全球灵子潮汐监测网,这张承载着预警文明危机使命的无形巨网,正在悄无声息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笼罩整个星球。它不仅是龙吟阁理论自信和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这个修真文明,第一次试图以集体的、科学的方式,去主动探测和理解那主宰着它们命运的、宏大的宇宙节律。
而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那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关乎“灵潮”与“大劫”的真相,也正一步步被揭开面纱。风暴来临前的预警,或许就藏在这日益密集的数据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