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133章 建立“法术数据库”

第133章 建立“法术数据库”(2 / 2)

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陈醒和整个砺锋谷的全力支持。资源被迅速调动起来。

苏青竹领导的古文校准团队任务加重,他们需要加速对藏经阁开放古籍的破译和“转译”工作,将那些玄奥的描述转化为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输入基础法术模型库。这过程中,他们甚至发现并修正了多处流传已久、但因语言演变而产生的理解偏差,使得一些法术的模型更加优化。

赵铭带领的理论和算法团队,开始设计复杂的数据结构和检索、比对、推演算法,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他们借鉴了凡间新兴的“机械计算器”原理,开始设计专用于大规模数据运算的“灵脑”原型机。

楚风、孙焱等“求理社”的成员,以及更多被招募的、对数据敏感的弟子,成为了数据采集和验证的主力军。他们手持改良后的、便携式的灵能探测和记录法器,奔波于龙吟阁的群山之间,按照严格的网格划分,采集着不同环境下的灵能频谱数据。他们也被鼓励,将自身修炼和施展法术的过程数据化,记录下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充实案例库。

孙焱的材料小组则扩大了规模,建立了标准化的材料测试流程,开始系统性地为每一种已知的炼器、布阵材料建立“身份档案”。

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曾经充满激情碰撞的实验室,多了许多伏案疾书、埋头计算、反复测试的身影。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注定将改变未来的宏伟建筑。

第一个显着的成果,出现在基础法术模型库的初步建立之后。

通过对数十种常见低阶法术的标准化建模和数据分析,李慕白的团队发现,许多属性相近、效果类似的基础法术,其核心能量回路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只是在某些参数节点上有所差异。

“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法术,视为同一个‘基础法术模板’的不同‘参数化实例’?”李慕白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

基于这个想法,他们尝试构建了一个“基础能量回路生成器”。使用者只需要输入期望的法术效果(如攻击强度、作用范围、属性倾向等),系统便能从数据库中匹配最接近的模板,并自动生成一套优化的、个性化的能量运行参数和施法指南!

当第一个通过这种方式“定制”出来的、效果远超传统版本的“强化版炎爆术”被一名普通弟子成功施展出来时,标志着“法术数据库”的价值初步显现。它不仅能保存知识,更能生成新的、更优的知识。

与此同时,环境灵能频谱库的初步数据,也开始与基础法术模型进行初步的匹配分析。虽然距离找到第二个稳定的共振点还有很长的路,但一些微小的、局部的能量增效现象已经被观测和记录,验证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法术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它不会像“幽凰”或“灵枢”那样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它如同默默生长的根系,正在为“科学修仙”这棵大树,扎下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的根基。

它让力量的获取和运用,变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它将个体偶然的“悟道”,变成了集体可以稳步攀登的阶梯。

消息逐渐传出,那些原本对“科学修仙”持怀疑态度的各峰修士,在听闻可以通过数据库“定制”优化法术后,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毕竟,对于追求力量的修士而言,实实在在的、可以提升实力的方法,永远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砺锋谷,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技术研发中心,悄然向着整个龙吟阁的“知识中枢”和“力量源泉”演变。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正在被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名为“法术数据库”的宏伟蓝图。知识的价值,在这一刻,超越了任何单一的法宝或秘术,成为了驱动变革的最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