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79章 定义三大境界体系

第79章 定义三大境界体系(1 / 2)

“天网”系统的成功上线,如同为“龙吟阁”装上了一双洞察秋毫的“天眼”。海量的、高精度的实时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描绘着每一位学员能量系统的细微演变、意识与能量的互动模式、以及团队协同网络的动态结构。然而,数据本身是庞杂而平面的,缺乏一个能够统御全局、指引方向的理论框架。学员们,尤其是那些进展迅速的佼佼者,已经开始触及个人修炼的瓶颈,他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地图”,来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抵达的远方。

陈醒深知,源自古老东方修炼文化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境界划分,虽然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但其描述过于模糊、主观,且与现代科学语言体系格格不入,难以直接应用于“科学修仙”的实践与教学。他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植根于能量图谱假说与实证数据基础的、逻辑严谨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境界体系。

在“洞察之眼”指挥中心,陈醒召集了IpdRc所有核心成员,包括理论物理的周立坤、生物信息学的张云帆、负责心理与意识研究的苏青竹,以及作为学员代表和算法顾问的李慕白(云师)、感知顾问林雅(精卫),甚至邀请了在能量场宏观建模方面展现出独特天赋的赵磐(刑天),共同参与这场关乎“科学修仙”未来道路定义的研讨会。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天。争论、质疑、推演、妥协……思想的火花在巨大的全息屏幕前激烈碰撞。最终,一个以能量与意识的耦合关系为核心,层层递进的 “三大境界体系” 初步成型。

第一境:凝源境(Energy Source alesce)

核心定义: 完成生命能量系统的初步觉醒、整合与内循环建立,实现能量(灵子流)的稳定内化与初步应用。 此境界是“科学修仙”的基石,标志着个体正式从被动接受环境能量的普通生命体,转变为能够主动管理和运用自身能量系统的“修行者”。

能量层面标志:

能量感知明晰化: 稳定掌握内视能力,能清晰“观察”自身能量循环路径及主要节点。

灵子流内循环稳固: 成功引导并建立稳定的、不依赖外部强能量场刺激的内源性灵子流循环系统。

基础能量操控: 能进行精确的能量输出、收束、局部强化等基础操作,并应用于体能增强、感官优化、快速恢复等。

意识层面标志:

意识锚定稳固: 具备强大的自我认知稳定性,能有效抵御修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识游离或感知混淆。

意图引导纯熟: 意识能稳定、精确地引导能量,实现“意到气到”,无明显内在能耗与冲突。

量化评估标准(基于“天网”数据):

内视清晰度评分 > 8.5\/10。

灵子流循环稳定性指数 > 95%。

能量操控精度(如能量束聚焦直径) < 1毫米。

意识-能量耦合效率 > 85%。

现状对应: 目前“先行者计划”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员已稳定处于此境界,或在此境界的后期。陈醒本人早已超越此境。

第二境:融窍境(Resonance Aperture Iion)

核心定义: 深度开发并优化自身能量节点(“窍穴”),实现与外界能量场(包括地脉、宇宙背景乃至特定信息结构)的高效、定向共振与能量交换。 此境界标志着个体从“内求”走向“内外交汇”,能量获取和应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能量层面标志:

窍穴能量化: 识别并深度开发体内主要能量节点(非传统经络概念,而是基于能量图谱模型的关键交互界面),使其成为高效的能量转换与放大器。

定向环境共振: 能主动调整自身能量场频率,与特定外部能量源(如昆仑龙脉、特定星辰能量、或如“坐标”印记般的信息结构)产生强烈共振,实现能量的高速汲取或信息接收。

能量形态初步转化: 能够将灵子流转化为特定属性的能量形式(如更具穿透性、更具修复性、更具破坏性等),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

意识层面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