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龙吟阁的日常(2 / 2)

下午·自由研习与跨组交流

下午的时间通常留给学员自由支配。这是“龙吟阁”日常中最具活力的时段。

有的学员会选择进入“深度冥想室”,在更强的地脉能量辅助下进行个人突破。有的则会前往“技能演练场”,练习能量微操、内视精度或尝试开发新的应用技巧。李慕白经常泡在“计算中心”,利用超算资源验证他的各种能量模型。林雅则有时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员组成临时的“能量乐团”,尝试将多人能量场协调共鸣,创造出复杂而美妙的“能量交响”,这既是艺术,也是极高难度的协同训练。

图书馆和讨论区也总是人头攒动。学员们在这里查阅IpdRc不断更新的内部文献、研究笔记,或者就某个修炼难题展开激烈而友好的辩论。一种自发的、跨小组、跨层级的学术交流氛围已然形成。赵磐会向林雅请教如何更细腻地感知能量流速,周小苗会拿着她看不懂的能量结构图去找李慕白求助,而吴岩偶尔也会静静地坐在讨论区角落,听着他人的交流,眼神中偶尔会闪过一丝理解的微光。

傍晚·身心维护与情感连接

高强度的训练和研究需要同样精心的身心维护。“龙吟阁”拥有顶级的医疗中心和心理疏导团队。学员们定期接受全面的生理检查和能量场评估,确保修炼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心理疏导也被视为与能量训练同等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像吴岩这样存在心障的学员。

晚餐时间,巨大的生态农场提供着由富含能量的作物和经过严格筛选的肉类烹制而成的营养餐。食堂里气氛轻松,学员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一天的收获与困惑,分享着各自家乡的趣事,严格的等级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感。

深夜·寂静中的生长与守望

当“龙吟阁”的人工天幕模拟出深邃的夜空,大部分的灯光熄灭,只留下必要的指示和安全照明。基地逐渐沉入一片寂静,唯有地脉能量在岩层深处和能量管道中低沉地轰鸣。

但这寂静并非死寂。对于许多学员而言,深夜是内视最为清晰、感知最为敏锐的时刻。他们或许会在宿舍的静修位上,进行睡前的最后一次能量循环梳理,感受着自身与脚下这条庞大“龙脉”的同频共振。

陈醒的办公室(兼静室)灯常常亮至深夜。他需要审阅各小组的训练报告、学员的个体进展分析、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并思考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和“科学修仙”理论体系的深化。苏青竹时常会送来一杯热饮,两人会就某个学员的特殊情况或某个理论难点进行简短的交流。

在这片昆仑深处的寂静里,八十一名“种子”连同他们的引路人们,如同深扎于能量沃土的植物,在无人可见的黑暗中,贪婪地汲取着养分,悄然生长。日复一日的“日常”,并非单调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次失败的团队配合,每一次个人的顿悟,每一次理论的突破,都在一点点地夯实着基础,拓展着边界。

龙吟阁的日常,是规律与变化、集体与个人、科学与修行、汗水与灵光交织而成的复杂织锦。它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着迈向未知的澎湃激情,与开创时代的沉静力量。这日常本身,便是那声正在酝酿中的、未来必将响彻云霄的“龙吟”,最坚实、最持久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