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拜宰相了”
赵匡胤忍不住出声询问,显得有些疑惑。
他记得很清楚,之前李小郎。讲金匱之盟时,就说了赵普是凭藉著这个事儿被赵光义这畜生拜相的。
怎么现在又拜相了
“官家,还有一些事儿之前没说。
赵普在赵廷美被贬房州之后,他这个用金匱之盟换来的宰相位置,並没有坐多长时间
这是因为赵元佐,在里面出了力气。
赵元佐向赵光义,为他四叔求情不成之后,就將诸多的愤恨,给集中到了赵普的身上。
那个时候的赵光义,还是很中意他这个儿子,再加上他和赵普之间的复杂关係,所以在赵元佐发力之后,赵光义也就顺水推舟,將赵普的相位给夺了,贬到了外面去。”
德崇是个好孩子,和他那个畜生爹,完全不同。
不过,赵普被折腾的也挺惨的……
“这个时候,赵光义把赵普召回来再度拜相是为什么呢
自然而然,是要让赵普接著背黑锅,干脏活。
雍熙北伐,彻底將赵光义打的丧胆,再也不想著对外征战的事情了。
准备由之前积极进取,转为全面收缩。
对辽不再战,改为和。
想要进行政策调整,那么在人员调动上面,也需要大功夫。
比如之前为了再次伐辽,收復幽云,在不少的关键位置上,安排的都是主战之人。
此时想要不再言战,那么这些人就成了最大的阻碍,需要一一清除,换上主和的人上去。
这个事不好做,而且做出来后也必定会落下诸多骂名。
赵光义將自己装成小白的甩锅技术,早就炉火纯青。
英明神武睿智的他,怎能做这种事呢
自然需要別人来做。
那么很有威望,名声很大,並且也很懂生存之道的赵普,就再一次被拉出来了。
当然,赵普会被在这个时候被赵光义看重,拉回来背黑锅,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雍熙北伐开打之后,被外放的赵普,见到战事一度迁延后,就给赵光义上了奏书,劝赵光义退兵。
雍熙北伐失败后,眾多朝臣都因为赵普的先见之明,而对其钦佩。
所以就被驴车战神,顺理成章的给拎过来背黑锅了。
这点和三国时的田丰很像,同样都是预料到了大败,同样都是没有好果子吃。
赵普拜相之后,动作很快就开始就。
主战的那些人,如枢密副使赵昌言,以及陈象舆和董儼等人,要么外放,要么被贬。
而赵普在后面会挨挨那么多的骂,名声一下子变差,也大多是因为这事儿。
大家都看在眼里,就是你赵普再度拜相之后,很快便动手將这些主战派都给赶走了。
遭遇那般大的耻辱,不想著报仇雪恨,反而对辽从战转为和,你不挨骂谁挨骂
反正不可能是咱大宋的太宗皇帝错了。
太宗皇帝是那般的英明神武,全世界错了,他也不可能错!
雍熙北伐失败,是因为曹彬不遵成算所导致的,和他这个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有什么关係
大量罢黜主战派,主导对辽关係由战转和是赵普这个奸相干到,和他这太宗皇帝更是半毛钱的关係都没有。
怎么能骂到他头上来呢”
李成这阴阳怪气的话,听的赵光义几欲吐血!
此时此刻,他很想让自己昏迷过去,不想再听李成这狗东西满嘴喷粪,在那里瞎扯。
可惜,浑身上下哪里都疼,让他想昏迷,都昏迷不过去。
对李成咬牙切齿的同时,也对那些记载史书的人,格外的愤怒,恼恨。
李成这个狗东西的,之前还说什么史书上面为尊者讳,很多啊,都没有明確记载。
这还叫没有明確记载
这不什么都给记载下来了
看来自己当皇帝时,管教的还是不够好。
否则,定然让其只言片语都流传不下去,何来今日之祸
今后自己若能再为帝,必然要將李成,赵德昭,赵德芳,宋皇后那个贱人,赵廷美,统统都给碾为齏粉!
让史书一笔都不能记!扑风捉影的也不行!
谁敢写,就杀他们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