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斡罗斯之王 > 第150章 苏丹的豪赌

第150章 苏丹的豪赌(1 / 2)

第150章 苏丹的豪赌

埃及,开罗。

在今日的开罗,一场盛大的仪式刚刚落下帷幕。

在哈里发再次死於蒙古人的马蹄之下后,伊教世界终於再次拥有了哈里发。

而且他也是阿拔斯家族的成员,身上流著统治者的血脉—一就是年纪挺大。

为了展现仪式的重要,眾多马穆鲁克精锐出现在阅兵场上,展现他们的甲冑与武功。当眾多骑兵走过大地,城市都仿佛在震颤,诗人与宣讲师们强调马穆鲁克击败蒙古的战功,把他们歌颂为伊教最后文明的保卫者。

在这个伊教世界被蒙古人不断蹂的时代,哈里发的即位仪式给许多人內心都注入了一丝振奋,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更重要的是,马穆鲁克专门为这场加冕而进行了盛大的布施。

这对开罗的居民可谓重要至极,自从东边的土地不断落入蒙古人之手,来到埃及的难民也越来越多,使得开罗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恶性案件更是不断发生。

即便马穆鲁克用残酷的手段处理一切不法行为,也无法阻止它们前仆后继的发生。

当哈里发的加冕结束,成为又一代哈里发之后,民眾按照仪式传统爆发了震天呼声。

只是这到底是因为布施的食物,还是哈里发对精神世界统治的延续,那就无人可知。

对此,许多人都看在眼中,但他们口里都堵著说不出来话。

至於另一些人,他们面对更深层的绝望。

即便刚刚参加完新任哈里发的仪式,被信士的长官给予重要职位,拜巴尔斯心情没有任何波动。

相反,还感觉颇为丧气。

无论再盛大的仪式,都无法改变一个残酷的事实:

这不过只是个阿拔斯家族的傀儡罢了。

若是方才参与仪式的埃及人看到这一幕,怕是会惊掉下巴。在哈里发身边那般意气风发的马穆鲁克之王,此时却像是路边对未来已然绝望的破產者。

虽说作为篡权的马穆鲁克,他们急需哈里发一哪怕是傀儡哈里发一提供法理,但是这到底能带来多少效果,拜巴尔斯没有任何指望。

现如今,连信士的长官都被蒙古人踢死了两次,其权威几乎跌落进尘土。

即便是开罗,街头巷尾也总是可以听到关於阿拔斯家族的笑话。对他所立的傀儡阿拔斯哈里发,更是不屑到极致,都视他为阿尤布王朝治下的法蒂玛哈里发一早晚都会被取代。

但好在,蒙古人对待逊尼派的恶劣態度,使得大部分伊教徒都是埃及政权的同情者甚至支持者。

这拜巴尔斯心情好了些许。前段时间他通过散播谣言与间谍,成功让蒙古人又斩首了几个伊教官员,在蒙古效忠者中再次掀起了一轮恐慌。

但非常遗憾的是,他的手腕还无法对投靠蒙古人的顶级家族產生影响——比如志费尼家族。

拜巴尔斯深知志费尼家族对蒙古人的重要性,他们是蒙古人利用起伊教文士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个自塞尔柱时代就世袭维齐尔的名门世族,蒙古人成功搭建起了一套但有效的波斯式文官政府。

若是时间一长,靠著这套体系,蒙古人就可以充分发掘这片辽阔土地的力量,那一切可就不堪设想。

恐怕只有让蒙古人损失惨重,逼得伊儿汗毁灭志费尼家族补上损失才行。拜巴尔斯想到。

只是,那又何其困难。

思及此处,拜巴尔斯说不出话,如今连背后海外诸国的威胁都未能解决,何谈出动让蒙古人损失惨重呢

更別提,內部也到处都有前任未能扫除死忠,以及烦人的阿尤布王朝遗老,敘利亚更是遍地阿尤布王公。让他们发现机会,这群人就会立即咬上来,將他从埃及苏丹的位置上拉下来。

敌人丝毫不给自己巩固政权,扫清隱患的时间。

更糟糕的是,这几个月来,东西方传来的坏消息一个接著一个:

在西方的天主教世界,那个信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神已经难以理喻的国王再次宣布將要进行一场十字军东征,罗马城的教宗也宣布支持路易王的东征。

他们没有隱藏这次东征的战略意图:

与蒙古人合作击垮马穆鲁克政权。

在蒙古人征服大半个已知世界的战绩,以及路易王和伊儿使者宣布对远征者的经济补贴之下,原本热情已在渐渐消散的十字军运动再次火热了起来一连蒙古人的使者都愿意拿出大笔补贴,消息的可靠已经再明確不过。

拜巴尔斯对路易王上次东征还留有印象,他还记得铁衣骑士们碾压大地,扫荡一层又一层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即便在他们的拉扯中被分割瓦解,大部分法兰克人还是死战到了最后。

上次路易王在埃及登陆了近三万人,这次想来就是再差,也不会距离这个数字太远。

更別提,如今看似恭顺的耶路撒冷王国,也必然会加入远征。

他不想再面对如此多的狂热法兰克骑士,就算他们在那个指挥能力低下、满脑子狂热的路易王麾下也是。他们的数量就决定自己不可能忽视,为数不多的珍贵兵力就得被浪费在他们身上。

同时,由於这轮十字军,西方也再次掀起了对伊教徒与犹太人的迫害。因此,拜巴尔斯失去了在西方的情报源,纵然如何遗憾,他也无可奈何。

至於东方,传来的消息就更加不妙。

阿八哈在信德的沙漠与荒野里待了足足六个月,当他离开时,身后带著一支万人大军。

对於阿八哈能够变戏法般变出这支军队,拜巴尔斯很是惊诧,於是立即调动了控制的尼扎尔派力量,搞清楚阿八哈做了什么:

印度河的沙漠与荒原固然荒凉,但是一直以来,其中都藏身著大量游牧民族。北方斗爭的失败者也会流入这片荒野,以躲避胜利者的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