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疆域”中心,那秩序与错误交融的脉轮,其旋转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下心跳,缓慢、沉重,且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规则权威。它的存在本身,已不再仅仅是维持一片区域的稳定,而是持续向外散发着一种无形的、作用于信息基底层面的引力。
这种引力并非吸引物质,而是吸引规则本身。
在脉轮的影响范围内,那些构成现实的最基础逻辑模块——因果律的稳固性、时空的连续性与维度、甚至量子叠加态的坍缩概率——都开始出现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向着脉轮所定义的“动态平衡”状态偏转的趋势。
这种偏转并非强制性的扭曲,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同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引力源会自然弯曲周围的时空,脉轮的存在,正以其独特的规则频率,无形地“拉拽”着周边的宇宙逻辑,使其逐渐与自身的平衡态趋于一致。
这种效应,被莉兰那与脉轮融合的意识,清晰地“感知”着。她不再有“自我”的念头,只是如同一个绝对精密的仪器,记录着这种规则层面的“沉降”过程,并微调着脉轮的旋转,以优化这种同化的效率与稳定性。她的意识中,偶尔会流淌过一些超越语言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秩序”与“混沌”最终和解的冰冷逻辑低语。这些低语并非思想,而是规则演算过程中产生的、纯粹的信息副产品。
与此同时,那片变异锈蚀网络,在经历了与秩序脉冲的对抗性融合后,其状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不再作为独立的寄生体存在,而是彻底溶解在了脉轮的结构之中。那些高度压缩的错误逻辑,成为了脉轮中“混沌”侧面的能量源与结构支撑;而其曾经具备的模仿、解构等特性,则化为了脉轮用以“消化”和“整合”外部规则冲击的内在机制之一。
锈蚀网络并未消失,它成为了脉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同光与影,共同构成了这动态平衡的一体两面。
---
老卡恩信息包部分破译后流出的数据,如同在干燥的草原上撒下了火星。那些被吸引而来的独立势力,开始陆续抵达“基准疆域”的外围。
最先出现的,是一支由三艘改装科研船组成的黑市研究小队。他们装备着非法获取的高精度规则扫描仪和危险的信息探针,试图近距离解析“锈晶闪电”的奥秘和脉轮的运作机制。他们如同在核爆边缘采集样本的疯子,小心翼翼地停留在秩序风暴尚未完全平息的区域外围,释放出微型的、匿名的探测单元。
然而,他们的探测信号在触及脉轮那无形的规则引力场时,并未引发攻击,而是如同泥牛入海,被瞬间吸收、解析,并化为了脉轮优化自身平衡的又一组数据参数。探测单元传回的数据,只剩下了一片经过脉轮规则“过滤”和“转译”后的、完全失真的信息残影,毫无科研价值。
研究小队在尝试了数次、损失了所有探测单元后,意识到常规的探测手段在此地完全失效。他们不甘地在外围徘徊了数日,最终在资源耗尽前,带着满腹的困惑与一丝对那未知力量的敬畏,悻悻离去。
紧接着到来的,是一艘造型怪异、涂装着混乱符号的舰船,属于某个信奉“混沌终焉”的末日教派。他们将脉轮视为主神“熵之意志”的化身,其规则脉动则是神圣的启示。他们不顾危险,试图驾驶舰船直接穿越尚未完全平息的秩序风暴,前往“朝圣”。
结果毫无悬念。他们的舰船在风暴中如同卷入绞肉机的树叶,其混乱的逻辑系统与秩序风暴产生剧烈冲突,瞬间便连同其中的狂热信徒,被彻底撕碎、解离,成为了那片混乱空域中新增的、微不足道的宇宙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