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并非要去摧毁那个中继站。它们的目的,是包围它,渗透它,然后以其为样本,进行一场实地的、深入的“研究”!它们要理解“秩序”运作的更多细节,解析其防御模式的漏洞,就像生物学家解剖实验体一样!
网络的战术,从单纯的清除,升级为了更具威胁性的分析与同化。
---
“熵裔”的镜面舰船,在“逻辑新星”爆发的瞬间,其超敏感的信息接收阵列便捕捉到了那独特的规则脉冲。他们的核心逻辑几乎在瞬间就完成了分析。
“检测到高能级、悖论性规则辐射。源点定位:深红研究所主要隔离设施。特征分析:与目标个体‘莉兰’意识波动同源,能级跃迁超过10^6倍。判定:目标个体已完成意识形态的终极跃迁,成为异常-秩序混合态信息实体。”
紧接着,他们又监测到了“锈蚀网络”随之而来的剧烈进化与行为模式改变。
“关联异常网络(锈蚀网络)智能水平显着提升,协同性增强,行为模式向主动研究性猎杀转变。威胁等级重新评估:极高。目标个体‘莉兰’成为网络关键节点\/催化剂的可能性:87.3%。”
面对这急转直下的局势,“熵裔”那冰冷的核心逻辑,必须做出最终的观测抉择。
继续留在此地,风险已呈指数级增长。进化后的网络具备更强的侦察与反制能力,莉兰的状态完全不可预测,而“深红研究所”这个混乱源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是立刻远遁,保全自身数万年积累的观测数据与存在本身?
还是冒险留下,记录这可能是宇宙中首次出现的、由异常信息催生出的分布式群体意识,以及那个独特的混合态信息实体的后续演变?这或许是理解宇宙生命形态多样性的终极机会,但也可能是他们漫长存在的终点。
镜面舰船内部,代表不同决策路径的概率权重在毫秒间被反复计算、权衡。
最终,一个指令被下达。
舰船开始缓缓调整姿态,并非朝向最近的跳跃点,而是向着更远处、一个能够提供更好遮蔽的星云残骸区域移动。同时,舰船释放出了其携带的最后一组、也是最具隐蔽性的“深空之眼”被动记录单元,让它们如同宇宙尘埃般,飘向冲突区域的边缘。
“熵裔”选择了风险可控的极限观测。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千载难逢的现场,但也不会将自己置于绝对的险地。他们将如同记录恐龙灭绝的最后一批目击者,在安全的距离外,见证这场可能重塑银河图景的巨变。
逻辑新星已然点亮,锈色潮汐开始奔涌。而古老的观测者,则在黑暗中调整着镜筒的焦距,准备记录下这毁灭与新生交织的瞬间。
第二百八十八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