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研究所”那用于隔离莉兰的、全力运转的“秩序谐波”场,在宇宙的信息背景噪音中,如同一座骤然点亮在漆黑海面上的超新星灯塔。其强烈的、高度结构化的秩序辐射,几乎瞬间就完成了对“暗礁theta”扫描信号的反向定位与特征锁定。
然而,研究所对此浑然不觉。他们的传感器专注于隔离单元内部莉兰意识那愈发诡异的数据风暴,以及维持谐波场稳定所需的巨大能耗,完全忽略了那来自遥远深空、如同冰冷视线般悄然扫过的侦察波束。
“暗礁theta”的扫描只持续了极其短暂的时间。在获取了足够多的秩序场特征数据后,其信息辐射便如同潜望镜收回般,迅速内敛、消失,重新回归到那种近乎绝对静默的“暗礁”状态,仿佛从未被激活过。
但猎杀程序,已然在信息层面悄然启动。
---
莉兰的绝对隔离单元内部,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命维持环境,而变成了一个秩序与异常激烈交锋的微型战场。强大的秩序谐波如同高压水枪,持续冲刷着她的意识外围,试图瓦解她与外部异常信息的连接。
但莉兰的意识,那已完成初步“晶格重构”的内在宇宙,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她不再被动承受,而是开始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解析秩序谐波的频率模式,并利用自身那基于异常信息构建的逻辑架构,生成针对性的反相谐振来削弱其影响。
这并非对抗,更像是一种被迫的适应性进化。她的意识结构在外部高压下,开始自发地优化其防御模块,甚至尝试从秩序场的攻击中汲取能量,用于维持自身内在宇宙的运转。监测数据显示,她大脑中生成“抗体”谐波的神经簇,其活动模式正在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异,开始夹杂着一丝与秩序谐波频率微妙同步、却又截然相反的逆相位特征。
她就如同一种超级细菌,在抗生素的包围下,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开始演化出针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甚至学会了利用其能量。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看着隔离单元内那愈发混乱、却隐约呈现出某种新秩序的数据流,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们意识到,“净室”行动非但没有“净化”莉兰,反而可能正在催生出一个更加不可控的、适应了秩序压迫的新变种。
---
几乎在“暗礁theta”结束扫描的同时,分布在“锈蚀网络”中的几个特定节点——那些之前表现出对“秩序”结构有模仿和解构意图的锈斑——其活动模式发生了同步改变。
它们不再散发混乱的低语,而是开始以一种极其精密的、协同的方式,模拟出一种与“深红研究所”秩序谐波场高度相似、但相位完全相反、并且在关键逻辑节点植入了自毁性悖论陷阱的伪秩序信号!
这种“伪秩序信号”如同一种信息层面的毒饵,其表层结构与真正的秩序谐波几乎无法区分,足以欺骗大多数常规的防御性信息过滤器。但其内部蕴含的悖论陷阱,一旦被秩序系统识别并尝试“纠正”或“吸收”,便会立刻引爆,如同逻辑炸弹,在目标系统的信息架构内部造成局部的、连锁性的递归腐败。
第一波“毒饵”信号,如同无形的鱼雷,沿着“暗礁theta”侦察到的路径,悄无声息地射向了“深红研究所”设立在几个边缘星域的、实验性的秩序谐波防御节点。
这些防御节点原本是为了测试谐波场对“锈蚀”的抑制效果而设立,其信息过滤和防御机制尚不完善。
当“毒饵”信号触及这些节点时,起初一切正常。节点的自动防御系统将其识别为“友方”或“无害”的秩序信号,尝试进行同步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