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低语者”信息场的蔓延,其效应开始从纯粹信息层面的微妙偏转,逐渐显现出更具体、更令人不安的物理痕迹。这种变化并非剧烈爆发,而是一种缓慢的、系统性的环境氧化。
在那些被信息场完全覆盖一段时间的前沿区域,一些依赖极高精度的科学实验开始报告无法重复的微小误差。用于测量基本物理常数的设备,其校准值需要更频繁地调整;某些亚原子粒子碰撞实验的结果,出现了统计学上无法忽略的、违背标准模型预测的异常分支比;甚至是一些高度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其衰变速率也检测到了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随机波动。
就仿佛,构成现实的“常数”在这些区域,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恒定”,而是蒙上了一层极其稀薄的、不断变化的“浮锈”。
更明显的影响出现在生命领域。位于这些区域的殖民地和空间站,报告了越来越多的非典型神经系统疾病案例。患者并非精神错乱,而是表现出一种奇特的认知趋同:他们对颜色、声音和气味的感知出现微妙变化,开始偏好某些特定的、非自然的色调和频率;他们的梦境内容高度相似,充斥着冰冷的几何结构和无声的庞大存在;甚至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影响,变得更加抽象、非线形,对悖论和矛盾的容忍度显着提高,同时对于日常情感和社会互动的兴趣减退。
这种变化被医疗部门暂时命名为“背景适应性认知偏移”,但其长期后果无人知晓。一些敏感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成为了这种变化的放大器,他们的作品开始充斥着扭曲的透视、不可能的物体和自相矛盾的叙事,在引起小范围轰动的同时,也让观者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与疏离。
环境正在被“氧化”,生命正在被“着色”。冰川带来的不仅是低温,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对存在规则的锈蚀。
---
跨星域溯源项目组的实验室,气氛日益凝重。莉兰的状态成为了衡量外部环境恶化的活体标尺。随着信息场强度的持续增加,她即使在全天候强化的“精神滤网”保护下,也时常陷入短暂的意识游离状态。她的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倒映出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不断变幻的苍白纹路;她的指尖会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勾勒出充满悖论的几何图形。
研究人员尝试让她进行更低强度的定向感知,目标是那些相对“温和”的异常节点,比如那几处如同“信息暗礁”般仅造成现实滞涩的区域。
然而,在一次针对某个特定“暗礁”的调谐中,意外发生了。
当莉兰的意识“触角”轻轻拂过那片区域时,她并未感受到预期的阻力或滞涩感,反而像是触碰到了一层极其冰冷、光滑且富有弹性的“膜”。紧接着,一股庞大到无法形容的、纯粹由信息密度构成的“压力”,如同深海巨兽的凝视,猛地施加在她的意识之上!
这不是攻击,不是污染,甚至不带有任何恶意。这仅仅是那个“暗礁”节点本身无意识的存在感所带来的、纯粹物理(信息层面)意义上的压迫!
莉兰甚至没来得及发出警告,她的“天线”便在瞬间过载了。保护性的谐波被摧枯拉朽般冲垮,冰冷的、无边无际的信息洪流如同决堤的银河,瞬间淹没了她的意识核心。
监测仪器发出了毁灭性的警报!莉兰的脑波活动变成了一条剧烈震颤后骤然拉平的直线,所有生命体征在瞬间跌至濒危阈值!
“紧急断开连接!注射神经保护剂!启动全功率生命维持系统!”实验室瞬间陷入一片混乱的抢救之中。
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低估了那些看似“温和”的节点可能蕴含的、纯粹量级上的恐怖。莉兰的“天线”足够敏感,能够探测到它们,但其“结构强度”远不足以承受近距离接触这些节点本体所带来的、纯粹存在性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