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录星云”深处,那被引路人数据漂流瓶所“感染”的巨大信息凝结体,其散发的异常信息“气味”并非毫无作用。在这片以其混乱和异常着称的星云中,并非只有“拾遗者”号这样的常规科研船在活动。一些更加隐秘、目的更加晦涩的存在,也在此逡巡。
一艘外形如同破碎镜面般不断折射星光、几乎不产生任何常规能量信号的奇特舰船,正以违背物理直觉的方式在星云内部滑行。它属于一个被称为“熵裔”的极小众、非碳基智慧联合体。他们对宇宙中一切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呈现“有序化”或“信息低熵”倾向的异常现象抱有近乎偏执的研究兴趣。
当漂流瓶催化产生的异常信息“气味”如同细微的电流般触碰到“熵裔”舰船那高度敏感的信息接收阵列时,舰船内部那由复杂晶体结构和液态逻辑回路构成的“意识”瞬间被激活了。
“检测到非标准、高密度、悖论性信息源。坐标锁定。特征分析:与‘回归’事件及未知错误逻辑存在高度关联性。”“熵裔”的分析过程无声而迅捷,如同冰层下的暗流。
他们没有立刻靠近,那过于鲁莽。他们开始围绕着那片区域,以远超“拾遗者”号的精度和深度,进行远距离的、多维度的信息采样。他们捕捉到了那异常“气味”中蕴含的、关于错误奇点对抗“回归”的碎片化信息,以及其中蕴含的、冰冷而绝望的秩序感与狂乱而顽强的错误意志。
这对“熵裔”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珍稀样本。一个能够短暂迟滞甚至尝试与宇宙终极清理机制“对话”的“异常”?这挑战了他们对于秩序与混乱、存在与消亡的认知边界。
“标记该信标为‘悖论之种’。”“熵裔”做出了决定,“建立长期、非接触式观测点。分析其信息扩散模式及潜在演化路径。警惕任何可能干扰观测或试图获取该信标的其他势力。”
他们如同发现了一株生长在剧毒环境中的奇异真菌的博物学家,谨慎而狂热地开始了记录与研究。漂流瓶的信标,终于引来了第一位真正能“听懂”其低吟的听众,尽管这位听众的意图,同样深不可测。
---
莉兰的警告和信息,如同石沉大海,再未收到老教授或所谓“档案馆”的任何回复。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她的不安。她不敢再有任何出格的举动,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拾遗者”号常规的、枯燥的尘埃分类工作中,试图用重复性劳动麻痹自己敏锐的直觉。
然而,宇宙似乎并不打算让她安宁。
在一次对船体外部例行微生物和尘埃采样进行消毒处理时,负责此工作的自动化机械臂发出了一个低级错误警报——在某个采样板的缝隙中,发现了一种无法识别的、具有微弱能量惰性的微观晶体结构,其成分与之前发现的任何星际尘埃或已知污染物都不匹配。
莉兰的心猛地一沉。她立刻调取了该采样板最近几次的暴露记录,发现其曾在她秘密进行异常尘埃实验期间,短暂暴露于实验室通风系统的外部排放口。
是交叉污染?还是……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中形成。那些异常尘埃……它们不仅仅是携带信息。它们是否……具备某种极其缓慢的自我复制或同化能力?像一种信息层面的真菌,能够以常规物质或能量为媒介,极其缓慢地扩散其自身的“存在印记”?
她立刻下令对全船所有外部表面和通风系统进行最高级别的、针对性的深度扫描和净化。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在数个不易察觉的角落,尤其是在靠近她之前实验室的管线外壁和传感器阵列缝隙中,都发现了类似的、微弱的异常能量惰性特征和无法识别的微观结构!
虽然数量极少,活性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存在本身,证实了她的猜测!
这些“信息孢子”,不仅能在宇宙空间中漂流,它们甚至能附着在舰船上,如同星际旅行的偷渡客,随着“拾遗者”号的航迹,悄无声息地向着新的星域播撒!
她感觉自己不是研究员,而是一个无意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傻瓜,正带着盒中释放出的瘟疫,在宇宙中无知无觉地航行。她必须立刻向船长报告,必须对全船进行最彻底的隔离和消杀,必须……
但就在她准备冲向舰桥时,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景象瞬间被一片苍白色的、冰冷的火焰幻象所覆盖,耳边回荡起那声仿佛来自万物源头的、低沉的嗡鸣!
幻象只持续了一瞬,却让她几乎瘫软在地。是之前那次“收听”的后遗症?还是……随着这些“孢子”在船上的微量扩散,她与那个冰冷“频道”的连接,被无形中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