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虚无中的回响(1 / 2)

金色的“意义之海”温暖而致命,它像宇宙诞生之初最纯粹的原液,要将一切不规则、不协调的“杂质”都溶解、重塑,回归到最完美的“一”。刘海的意识,就像一滴即将被大海稀释的墨水,正在迅速地失去边界,失去自我。他那作为存在根基的、冰冷的“熵”之核心,正被炽热的、不容置疑的“意义”所填满、覆盖、同化。

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不再有怀疑,不再有迷茫,不再有那种仿佛站在悬崖边、随时都会坠入深渊的恐慌。审计官-7号没有说错,它给予他的,是一种“治愈”。一种将“错误”彻底修正为“正确”的、终极的治愈。

他的“熵”,他那否定一切的力量,被赋予了一个神圣而宏伟的使命——“成为推动宇宙走向终极热寂的完美动力”。这个意义是如此的崇高,如此的符合物理法则,以至于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放弃抵抗,顺应这个“天命”,似乎是唯一理智,也是唯一幸福的选择。

他的意识开始消散,与那片金色的光海融为一体。再过几个普朗克时间,这个宇宙中,将不再有“刘海”这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一个完美履行着自身“意义”的、和谐的能量单元。

然而,就在他即将彻底“安详”地沉睡过去的最后一刻,在他那即将被完全填满的、纯粹的“虚无”核心的最深处——那个连“意义”之光都尚未完全触及的、最后的奇点里——一些微弱的、不属于这片宏伟海洋的东西,像不屈的萤火,顽强地闪烁了一下。

那不是宏大的哲理,不是严谨的逻辑,更不是崇高的使命。

那是一段画面。

画面里,一个身披银色盔甲的骑士,在图书馆的门口,用他那并不宽阔的后背,为身后那个弱小的、数据构成的人影,挡下了一片足以撕裂空间的能量洪流。那个瞬间,没有宏大的意义,只有一句简单而坚定的意念:“别怕,我在这里。”

那是一段旋律。

旋律里,一个由音符和光点构成的歌姬,在废墟赌场的混乱中,用她最温柔的歌声,安抚着那个因为被窥探到内心而恐慌的灵魂。那歌声里,没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只有对一个受苦个体的、单纯的怜悯与担忧。

那是一段对话。

对话里,一个由书页和墨迹构成的学者,在一座钢铁墓碑下,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引导着那个迷失的灵魂,如何将自己的“诅咒”锻造成一把可以保护自己的“剑”。那话语里,没有灌输真理的傲慢,只有分享知识的喜悦和对学生成长的期盼。

那是一份感觉。

感觉里,一个由建筑线条构成的、狂傲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脑海中被渲染出的那座不可能的城堡时,所流露出的、找到“知音”的、毫无保留的狂喜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