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星脉之心破渊者 > 第187章 样品缀暖与岁月融甜

第187章 样品缀暖与岁月融甜(1 / 2)

初冬的晨光带着层薄霜的清,透过卧室纱帘时,把“向日葵”蜷在飘窗上的影子拉成了暖橘色的小团。苏晚是被小猫的轻唤弄醒的——它跳上床,用脑袋蹭着她的胳膊,琥珀色眼睛里亮闪闪的,像盛了两颗带霜的小太阳,喉咙里还发出“喵呜喵呜”的软声,显然是等不及要吃早餐了。

“知道啦,小馋猫。”她伸手把小猫捞进怀里,指尖蹭过它肚皮上的软毛,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身旁的顾沉舟已经起身,厨房传来豆浆机的嗡鸣,混着红枣的甜香,把初冬的冷意都揉成了暖雾。

“醒了就起来洗漱,”顾沉舟端着红枣豆浆走进卧室,浅灰色家居服外罩了件米白针织开衫,袖口挽着,露出腕间细表链,“工厂刚才发消息,‘枫桂映冬’的样品绣好了,让我们今天去取,林晓都催了两回了。”他把豆浆放在床头柜上,伸手帮她把额前碎发别到耳后,指尖碰到她微凉的耳尖,“还热着,快喝,一会儿去晚了,林晓该说我们磨磨蹭蹭了。”

苏晚瞬间坐起来,抱着“向日葵”蹭了蹭顾沉舟的手臂:“真的绣好了?我昨天还梦见枫叶绣歪了,吓出一身汗呢!”她手脚麻利地穿好厚毛衣——是顾沉舟上周挑的,领口绣着小铃兰,跟她的耳钉正好呼应,跑到卫生间时还不忘回头叮嘱,“不许给它偷喂罐头,昨天阿姨说它体重超了,再吃就抱不动了!”

顾沉舟笑着拎起她的设计包,把“枫桂映冬”的画稿和色卡整齐放进去:“放心,我给阿姨发了消息,只许喂猫粮,冻干都要控制量。”他走到客厅,把“向日葵”抱到猫碗旁,倒了小半碗猫粮,“乖乖吃,晚上回来给你带新的小鱼干,是你最爱的金枪鱼味。”

早餐桌上,红枣豆浆冒着热气,旁边摆着碟切好的猕猴桃,顾沉舟还特意淋了点蜂蜜——知道苏晚怕酸。“对了,”顾沉舟突然想起什么,“妈刚才打电话,说中午给我们送羊肉汤,她昨天炖了一下午,说初冬喝暖身子,还让我给你带个暖手宝,在你包里,是你喜欢的浅粉色。”

苏晚心里一暖,咬了口猕猴桃:“阿姨也太细心了,我昨天只是随口说手凉,她就记着了。”她低头看了眼手机,林晓又发来消息:“苏姐!快!我已经到工厂门口了,厂长说样品在阳光底下看更显质感,我们得早点去!”

车子驶过初冬的街道,路边的梧桐树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偶尔有几片枯叶飘下来,落在积了薄霜的车窗上,像贴了层泛黄的小邮票。苏晚靠在副驾上,手里捏着“枫桂映冬”的色卡,指尖反复摩挲着深棕驼色的色块:“你说样品会不会比画稿好看啊?我选的枫叶红是‘浅绯红’,怕实物太艳,跟深棕绒布不搭。”

顾沉舟侧头看了她一眼,放慢车速,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不会,厂长上周发的试绣小样我看过,浅绯红衬深棕绒布,像枫叶落在棕土上,特别自然。”他指了指窗外街角的花店,“你看那家店,门口摆的腊梅开了,要不要买两支?一会儿取完样品,放工作室里,又香又好看。”

苏晚眼睛一亮:“好啊!我喜欢腊梅的香味,比香水还清透。”

到了工厂门口,林晓已经踮着脚在等了,看到他们来,立刻挥着手跑过来:“苏姐!顾哥!你们可算来了!厂长说样品在展厅里,还特意打了暖光,说这样能看出绒布的光泽!”

工厂展厅的暖灯亮着,深棕驼色的绒布样品铺在展示架上——被套上的枫叶用浅绯红和深红渐变绣成,叶尖泛着浅黄的光,像阳光照在枫叶上的残影;枕套角落绣着小巧的桂花,浅黄的花瓣绕着深棕的花茎,用手一摸,绒布的厚实和丝线的细腻揉在一起,贴在掌心暖得发颤。

苏晚走过去,指尖轻轻拂过样品,眼睛瞬间亮了:“太好看了……比我画的还美!”她转头看向顾沉舟,声音里满是惊喜,眼眶都有点发红,“你看这枫叶的渐变,还有桂花的小花瓣,师傅也太厉害了!”

顾沉舟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揽住她的肩,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我就说会好看,你的设计有温度,师傅们又用心,怎么会不好看。”他指了指枫叶的叶脉,“你看这叶脉的针脚,细得像真的一样,连你画稿上没标的小纹路,师傅都绣出来了。”

厂长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个配套的小抱枕:“苏小姐,顾先生,这是我们额外做的抱枕,上面绣了只小橘猫,跟您家‘向日葵’一模一样,您看看喜欢吗?”

抱枕上的小橘猫睁着圆滚滚的眼睛,爪子抱着片小枫叶,跟“向日葵”平时调皮的样子如出一辙。苏晚接过抱枕,忍不住笑了:“太可爱了!谢谢您,厂长,您太细心了!”

林晓在旁边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苏姐!我们赶紧发社交平台,肯定有好多人喜欢!上次家居店的李经理还问‘枫桂映冬’的进度,我现在就给他发照片,让他赶紧订!”

正聊着,苏晚的手机响了,是苏妈打来的。“晚晚,你们在哪呢?”苏妈的声音里带着点雀跃,“我跟你爸在你工作室楼下,给你带了刚烤的红薯,还有你喜欢的糖炒栗子,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苏晚赶紧说:“妈,我们在工厂取样品呢,马上就回去,您在工作室等我们,我们带样品给您看,肯定让您喜欢!”

挂了电话,厂长笑着说:“那你们快回去吧,样品我们已经打包好了,后续的批量生产您放心,我们肯定按时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