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剂?”苏晚的心脏猛地一沉——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水分,速干剂会让表面水分在1小时内蒸发,形成干缩裂缝,虽然初期看不出来,但后期承重时很可能发展成贯穿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她立刻朝着养护喷淋系统的控制箱跑,顾沉舟和嘉宾们也快步跟上。
控制箱设在核心筒西侧的墙角,苏晚打开箱门,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扑面而来——里面的喷淋水管上,接了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淡黄色液体,管子已经被剪开,液体正顺着管道往喷淋头流。“就是这个!”苏晚立刻拔掉瓶子,用密封袋装好,“老郑,快用检测仪测一下这是什么成分!”
老郑接过密封袋,连上检测仪,屏幕上很快跳出“氯化钙含量30%,属于强速干剂,会加速混凝土水分蒸发”的提示。“还好发现得早!”老郑关掉喷淋系统,“管道里的速干剂只流了不到100毫升,只影响了西侧10米范围的喷淋头,还没大面积扩散。”
顾沉舟立刻安排:“张队,马上换掉被污染的喷淋管,用清水冲洗管道,再重新调配养护用水,加入‘保水剂’,弥补水分流失;周明,让‘阿力’交代是谁放的速干剂,有没有其他喷淋点被动手脚——今天必须把所有养护系统都查一遍,不能留任何隐患。”
嘉宾们看着眼前的一幕,有人忍不住说:“你们这项目真是多灾多难,不过你们应对得够快,专业度也够,换成我们,说不定早就乱了阵脚。”
李科长笑着接过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他们做‘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不仅技术过硬,应急能力也强,能扛住这么多考验,说明项目的质量底子扎实。”
中午十二点,喷淋系统的更换和冲洗终于完成。苏晚看着重新启动的喷淋头,细密的水珠均匀洒在混凝土墙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顾沉舟递过一份盒饭,语气带着心疼:“你从早上到现在只喝了半瓶水,先吃点东西,‘阿力’那边周明在审,养护系统的全面排查也有张队盯着,不用你事事亲力亲为。”
苏晚接过盒饭,坐在脚手架的休息平台上,看着远处正在参观雨水回收系统的嘉宾,忽然问:“顾沉舟,你说我们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太扎眼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盯着找漏洞?”
顾沉舟坐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沾了点水泥灰的发梢上,伸手轻轻拂掉:“不是扎眼,是因为我们做得好——好的项目才会让人忌惮,才会有人想搞破坏。但你看,我们每次都能解决问题,不是吗?从设计草稿被篡改,到今天的脚手架、速干剂,每一次危机,都让我们的项目更扎实,也让我们更清楚该怎么守护它。”
苏晚看着他眼底的坚定,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咬了一口盒饭,忽然笑了:“也是,至少我们现在知道,养护系统要加双重锁,还要装摄像头盯着,以后再也不会让人轻易动手脚了。”
下午两点,观摩会按调整后的流程顺利结束。嘉宾们离开时,纷纷表示要借鉴他们的绿色建筑技术和应急管理经验,李科长更是拍着顾沉舟的肩膀说:“下个月的绿色建筑行业峰会,我已经推荐你们做主旨发言,到时候好好分享一下经验,让更多人学习。”
送走嘉宾,工地终于恢复了平静。苏晚和顾沉舟站在核心筒前,看着工人正在拆除临时的观摩通道,周明拿着一份新的审讯记录走过来,脸色有些凝重:“顾总,苏工,‘阿力’交代了一个重要信息——陈立东在被抓前,曾跟一个叫‘老吴’的人联系过(不是之前的安保队长老吴,是另一个同伙),说要在‘核心筒的混凝土试块’上动手脚,让第三方检测时出问题,影响竣工验收。”
“混凝土试块?”苏晚心里一紧——混凝土试块是检测强度的关键依据,要是试块被替换成劣质的,就算实体强度合格,检测报告也会显示不合格,项目照样不能竣工验收。她立刻拿出手机,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打电话:“我们之前送的核心筒混凝土试块,现在还在养护室吗?有没有人接触过?”
电话那头的检测员语气紧张:“半小时前,有个自称‘工地资料员’的人,想把你们的试块换成另外一组,被我们拦住了,现在人还在我们这!”
顾沉舟和苏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警惕——看来陈立东的同伙还没清完,而混凝土试块,就是他们接下来要守护的关键。“我们现在就去检测机构!”顾沉舟立刻拉开车门,“必须确认试块没被动过,还要抓住那个想换试块的人,查出他背后的‘老吴’是谁!”
车子朝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方向疾驰,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清楚——这场围绕项目的较量还没结束,混凝土试块的危机,将是他们下一阶段的核心战场,而那个神秘的“老吴”,很可能是陈立东留下的最后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