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完婚纱,顾沉舟提议去新家看看紫藤花。车子行驶在城郊的小路上,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新家的露台上,紫藤花已经开了零星的淡紫色花苞,顾沉舟蹲在花架下,小心翼翼地浇水:“师傅说再等一周,就能开满花,婚礼当天咱们可以在这里拍几张合照,背景就是咱们的项目方向,既有家的温暖,又有项目的纪念意义。”
苏晚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城东项目工地,光伏顶棚的蓝色玻璃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她轻声说:“从竞标到现在,咱们一起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张涛的干扰、技术的难题、政策的变动,每一次都觉得很难,但现在回头看,反而觉得很珍贵——这些难题,让咱们更了解彼此,也让项目更完善。”
“以后还会有更多难题,但只要咱们一起面对,就不算难。”顾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钻戒,“对了,绿景园林刚才发来消息,他们大概率能中标,下周三就能出结果。中标后咱们要和他们一起优化施工方案,重点是绿化和雨水回收管线的衔接——他们需要咱们提供管线的bI模型,还有埋深、管径数据,我已经让技术部准备了,下周二就能发给他们。”
下午两点,两人回到工作室。陈曦拿着一份“绿化与管线衔接风险评估报告”跑过来:“苏工,顾总,我查了类似项目的案例,绿化施工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苗木种植穴与管线冲突’——咱们的雨水回收管线埋深1.2米,种植穴深度不能超过0.8米,我已经在报告里标注了禁止种植区域,绿景园林施工时要严格按这个来。”
老周补充道:“我还算了苗木灌溉的用水量,绿景园林计划用雨水回收的中水灌溉,比用自来水省60%的水费,还能减少碳排放,这个方案很好,咱们可以把它加到项目的‘零碳亮点’里,后续申报奖项能用。”
苏晚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成就感——从最初只有她和林晓雅的小工作室,到现在能独立完成“风险评估”“成本核算”“技术对接”的专业团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刻着项目的印记。
傍晚六点,招标办正式公布结果:绿景园林成功中标城东项目周边绿化工程。顾沉舟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苏晚,语气里带着轻松:“张涛的最后一招也落空了,以后他再想干扰,没那么容易了。晚上我订了咱们常去的粤菜馆,庆祝隐患肃清,也庆祝绿景中标,顺便跟你聊聊婚礼上的‘项目故事分享’环节,你想重点讲哪个部分?”
苏晚笑着说:“想讲咱们第一次在工地讨论核心筒配筋的事,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会一起做这么大的项目,还会走到一起。对了,伴手礼里的金属小摆件,能不能再加印‘绿化与管线衔接’的小图案?算是项目又一个里程碑的纪念。”
“当然可以,我让厂家明天就调整模具,加印一个小小的‘树苗+管线’图案,很有意义。”顾沉舟拿起手机,给厂家发消息,“另外,新家的星图投影仪已经装好了,晚上咱们可以去试试,看看能不能看到和第一次见面那天一样的星空。”
晚上八点,两人坐在新家的露台上,星图投影仪在墙面上投出璀璨的星空。苏晚靠在顾沉舟怀里,看着熟悉的星座排列,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那天的夜晚——她刚改完顾氏总部项目的风荷载报告,抬头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星空,那时的她,从未想过会和这个“严谨到苛刻”的总裁,有这么多交集。
“对了,绿景园林刚才发来消息,说下周四想和咱们一起去现场勘查,确定绿化施工的具体范围,还要和技术部对接bI模型的细节。”顾沉舟轻声说,“另外,他们提到‘苗木进场时间’——想和咱们的主体工程进度衔接,避免相互干扰,这需要咱们提前排好施工计划,可能要调整下光伏组件的后续铺设时间。”
苏晚心里一动,绿化施工和主体工程的衔接,虽然不是大问题,但需要精准的进度把控——比如苗木进场时,主体工程的外墙施工不能占用运输通道,雨水回收管线的接口要提前预留,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这也为下一章的“施工衔接规划与细节优化”埋下了关键伏笔,需要他们联合绿景园林、施工队、技术部,制定详细的交叉施工计划,确保项目各环节无缝衔接,向竣工交付稳步推进。
夜色渐深,露台的紫藤花苞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苏晚握住顾沉舟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她知道,第九十五章的“绿化拦截”不仅肃清了张涛的最后一个隐患,也让项目进入了“主体+绿化”协同推进的新阶段。而下一章的“施工衔接”,将是对他们“多团队协同”能力的又一次考验——唯有把每一个细节都规划到位,才能让“科技+地产融合”的标杆项目,真正从图纸变成现实,也才能让他们的爱情,在每一次的并肩破局中,愈发坚定圆满。